結構類·頓挫委折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頓挫委折。(邵淵耀 《環林評山中白云詞》 卷二)
【詞例】
水 龍 吟
春晚留別故人
張 炎
亂紅飛已無多,艷游終是如今少。一番雨過,一番春減,催人漸老。倚檻調鶯,卷簾收燕,故國空杳。奈關愁不住,悠悠萬里,渾恰似,天涯草。
不擬相逢古道。才疑夢,又還驚覺。清風在柳,江搖白浪,舟行趁曉。遮莫重來,不如休去,怎堪懷抱。那知又,五柳門荒,曾聽得,鵑啼了。
【解析】這是一首賦離情的留別之詞。首句 “亂紅飛已無多”,點明了 “春晚”,春紅已謝。李賀有 “況是青春兼日暮,桃花亂落飛紅雨”的詩句,歐陽修有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詞句,寫的都是晚春景色。“艷游終是如今少”,引出 “留別”之意。故人一去,相偕而游的機會將要沒有了。“一番雨過,一番春減,催人漸老”,從風雨送春歸去,引出時光流轉,歲月催人漸老之意。言外是說要珍重年華,珍重相聚的時光,不要輕易離別。以上幾句,句句關題,層層深入,委婉道來,俱是真情實話。
以如此筆調寫下去,不免要有失直露,于是,從 “倚檻調鶯”句開始,筆鋒一頓,:轉替友人作想: 如果就此一別,離居在外,縱然倚檻卷簾之際,可見鶯飛燕舞,但那已非故園。由此傷情,你怎么能扼止住悠悠萬里的鄉愁呢?因為那鄉愁就象遍及天涯的春草一般,“更行更遠還生”。這幾句,設身處地為友人著想,感情深摯,入人肺腑。
下闕換頭,又是一轉。寫友人因思鄉情切而入夢,在夢中與親友在古道相逢。夢中也在 “疑夢”,結果猛然間 “又還驚覺”。夢中疑楚,夢中驚夢,可見思情之深,離別之苦。“清風在柳,江搖白浪,舟行趁曉”,寫友人驚覺之后,決心乘舟返家,又是一轉折。夢醒之時,正是清晨,好風搖柳,江涌白浪。景色如畫,也說明友人一夜都沉浸在鄉夢之中。這兩句的意境,與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大體相當。“舟行趁曉”,則寫出歸鄉的急迫心情。
至此,作者對故人離去的設想,已設了幾重波瀾: 先想象故人離去后的鄉愁,再寫鄉愁的綿長,再寫鄉愁入夢,再寫驚覺欲歸。這些都是想象之詞,而已是一波三折,頓挫百變了。然而作者之意并未完,忽然又作冷語,對上述想象作出否定:“遮莫重來,不如休去,怎堪懷抱。”意謂如果你要這么急切地重歸,還不如不離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原不該離去的,那離家思鄉的滋味,教人怎么受得了! 此一轉折,于故作冷語中,見出深切的留戀,進一步加深“留別故人”的情懷。
結句,又從故人離去后“重歸”作著,亦是想象之詞: 待你重返家鄉時,故園已如同陶淵明“三徑就荒”的庭院了。杜鵑聲里,大好的春光又流逝了,那該多苦啊。“五柳門荒”是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尤存”之典。“鵑啼”則是因杜鵑啼聲凄切,所以又名催歸。這里是說,縱然你在杜鵑的催歸聲中回來了,可是故園已荒。可見還是不要離去的好。這一結句,與張炎本人十分推崇的秦少游《八六子》“倚危亭”詞的結句,“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十分相近。張炎曾評少游此詞“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煉,得言外意”。這一評語,用于自己這首詞也是恰當的。此外,全詞在寫法上正反兩面著筆,抑揚頓挫,一波三折,委婉道來,總是留別故人情深,邵淵耀“頓挫委折”之言,不虛。
上一篇:結構類·結構天然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排宕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