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錢秉鐙
字幼光,號田間,別號西頑,自粵歸后,更名澄之,字飲光,避亂時曾削發為僧,法名幻光。桐城(今屬安徽)人。明末諸生。早年因戰亂四處奔走。明思宗崇禎十四年(1641),移家南京白門,居鐘山腳下,參加復社活動,與方以智交好。南明弘光王朝定都南京,秉鐙因參與揭發掌權的閹黨余孽阮大鋮而被追捕,遂遠走吳越。清兵南下,參加嘉善錢棅領導的抗清義軍。不久,義軍失敗,妻孥遭難。唐王即位于福州,秉鐙往歸,授漳州府推官。唐王被害后,桂王即位于肇慶。秉鐙于桂王永歷二年(1648)往肇慶,授禮部儀司主事,官至翰林編修,知制誥。清軍攻占桂林,自粵歸鄉,輾轉關山,歷盡苦難。晚年家居,隱居不仕,以耕讀寫作自遣。秉鐙博學多才。其所著《田間易學》、《田間詩學》皆持論平允,考證切實,為世所重。《莊屈合詁》一書則是“發憤著書,以《離騷》寓其幽憂,而以《莊子》寓其解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詩、文,尤負重名,詩作分早、晚兩期。早期詩篇多寫于戰亂亡命之中,以描寫當時重大歷史事件為主,并反映其憂心家國的激越情懷;這些作品皆收在《藏山閣文集》中。晚期詩篇則多寫于隱居韜晦之時,以描寫田園風光及戰后農村凋敝景象為主,時亦表現故國之思;這些作品則收在《田間詩集》中。陳田《明詩紀事》辛簽卷一○引姚文燮語,謂其詩“不拘一格,上有漢、魏,下迄中、晚,隨興所至即為之。古詩感慨諷諭,婉而多諷,直得古《三百篇》之旨”。其著作除上述外,尚有《田間文集》。桐城方苞為其撰墓表(見《望溪文集》卷一二)。《清史稿》卷五○○、《清史列傳》卷六八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金天羽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閩中十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