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鏡詞·毛奇齡
漸覺鉛華盡,誰憐憔悴新?
與余同下淚,只有鏡中人。
思婦題材早已是一個陳舊的題材,很難寫出新意。毛奇齡的這首五絕通過“覽鏡”這一特定的情節來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有些別致。“漸覺鉛華盡,誰憐憔悴新”,其意略同于“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衛風·伯兮》)但通過主人公對鏡自傷的情景來表現,就有了一種顧影自憐的楚楚動人之感。“鉛華盡”是因為不再化妝的緣故,故著“漸覺”二字。憂能傷人,使人憔悴。加之未施脂粉,更難掩飾。“誰憐”云云,則唯有自憐而已。此詩精彩處還在后二句,分明只是無一人耳,只是獨自垂淚耳,卻偏道:“與余同下淚,只有鏡中人”。而那個“同下淚”的“鏡中人”,乃是主人公的影子。這里當然寓有巧妙的構思。但那也是對鏡傷懷的人必然產生的一種心境,有其自然真摯者在。蘇東坡《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與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只是強調識歐公者天下唯我一人而已,卻偏拉入明月,便道得有味,與此詩構思措辭異曲同工。前人說,絕句貴取徑深曲,或正意反說,總不直致。此詩即得個中三昧。
上一篇:冷泉亭·厲鶚
下一篇:瀾滄江·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