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雨村》解說與賞析
《紅樓夢》由他開始,后四十回也寫成由他結束,這是符合曹雪芹構思的原意的。他的出現,體現了作者“假語村言”的寓意,正如他的對應人物甄士隱即“真事隱去”一樣。真事隱去,才能鋪衍出這一段千古奇文,所以甄士隱失蹤之后,賈雨村便正式登場,從而成為一部《紅樓夢》時隱時現貫穿全書的人物。當全書故事結束,甄士隱再次出現,賈雨村也便告退,紅樓之夢,一場奇異的人間悲歡離合之夢也就該醒了。這便是賈雨村在書中所起到的作用。
但是曹雪芹并沒有僅僅把他作為一個概念人物來交待,而是賦予了真實的血肉和性情,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合乎邏輯的性格發展的過程。
賈雨村原系湖州人士,出身于詩書仕宦之族,是一個讀書人。可惜家道敗落,流寓蘇州,寄寓在葫蘆廟內賣文作字為生。這賈雨村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第1回)是一個相貌堂堂的男子,所以甄士隱家的丫鬟一見便知是落難英雄,賈政一見頓生好感,對他的優待便不同于旁人。他也天生有才,抱負非淺,所謂科舉考試的“時尚之學”并不曾放在眼中,只是一時未能得逞,正如他在對聯中說:“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這時幸遇甄士隱,甄士隱奇他之才,資助他入京赴試。因此,賈雨村的發跡,與甄士隱的幫助分不開,甄士隱是他的恩人。那么他是如何報答這位恩人的呢?當甄士隱的女兒英蓮被人拐騙、出賣事發,賈雨村時正為金陵應天府知府,他親手辦理這件案子,本應借機報答恩人,也不枉了甄士隱相知一場,然而在權衡諸種利弊之后,他竟然依據門子提供的“護官符”,徇情枉法,胡亂判了此案,致使英蓮重又落入虎口。賈雨村從此便平步青云,由知府漸次升至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書等職,升官的秘竅便是牢記“護官符”,處處維護四大家族的利益,因此這是一個利欲熏心的無恥文人的典型。曹雪芹對這個人物的厭惡之情,隨處可見。他常常借書中人物之口,不經意的表示這一點,第32回,寫寶玉聽到老爺子喚他出去見賈雨村時,頓時“心中好不自在”,磨磨蹭蹭極不愿意出去。第48回更借平兒之口罵道:“半路途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 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
賈雨村的墮落也有一個過程。他原先似乎也較為有志氣,窮途末路寄居葫蘆廟里時,身雖賤而志還不短,與甄士隱交往既久,也不曾開口乞討什么,碰到主人另有貴客,倒十分知趣,識機而退。以致甄士隱愿意幫助他都不敢開口,以防唐突了他。當甄士隱出資助他入京趕考,他收了銀子并衣服,“不過略謝一語,并不介意”(第1回),絲毫未表現出惶恐若驚的窮酸相,器宇不凡。當他中了進士,升為知府后,不到一年竟被上司參了個“生性狡猾,擅篡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第2回)而被革職,究其原因,實是他“恃才侮上”一條所致。賈雨村革職后,被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聘為塾師,一天當他無事閑步走到一座孤廟前,見到一副破舊的對聯,不禁有所啟發。那對聯是:“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似乎從此以后,這賈雨村便不再犯“恃才侮上”的錯誤了。正巧朝廷要起復舊員,他連忙央林如海致信賈政,為他謀職。為了和賈府攀上本家,那吹噓牽連的功夫沒有少費,他居然能從賈府世襲起,“代字輩下來寧榮兩宅人口房舍以及起居事宜,一概都明白”(第92回),連賈政也感到驚奇。賈雨村再次復職知府后,碰到的第一樁案件便是命案:薛蟠為搶買英蓮,打死馮淵馮公子后,逃得無影無蹤。賈雨村大怒,立刻命公人將兇犯族中人拿來拷問。但是當他從門子手里拿到“護官符”后,得知自家官運及性命全系于此,于是徇情枉法,胡亂判了此案,甄士隱當年的知遇之恩,早已拋之腦后。這里又修書與賈政并王子騰,謂“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一場命案如此了結,賈雨村利欲熏心、恩將仇報的豺狼本性徹底暴露。英蓮是第一個犧牲品,那門子便是第二個。賈雨村害怕那門子說出自己當日貧賤時的事來,因此“到底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第4回)。
果然從此以后,賈雨村雖巴結上了四大家族,越發為非作歹,卻能步步高升。經他的手,不僅枉法屈了馮淵的命,他還與賈赦、賈璉勾結一起,害死了石呆子(第48回)。他的發跡完全仰仗賈府,但他仍然是恩將仇報。高鶚續書寫到賈府遭抄時,賈雨村怕人說他與賈府有關系,于是“便狠狠的踢了一腳,所以兩府里才到底抄了”(第107回),這與曹雪芹對這一人物的設計是合拍的,也符合賈雨村的性格特征。賈雨村雖是作為全書結構的線索人物出現,但曹雪芹同樣賦予他生動的個性特征,而塑造成為一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上一篇:《紅樓夢·賈惜春》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西游記·車遲國》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