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夢柝
清康熙嘯花軒藏板本《情夢柝》扉頁書影
清康熙嘯花軒藏板本《情夢柝》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又名《三巧緣》。四卷二十回。題“蕙水安陽酒民著,西山灌菊散人評”,其真實姓名不詳。成書于清順治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順治刊本,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清康熙嘯花軒藏板本,藏大連圖書館;清華文堂刊本,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清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道光二年(1822)刊本,七卷,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神山閏次舊藏;清咸豐七年(1857)芥子園刊本,阿英舊藏。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清順治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嘯花軒藏板本,1993年華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說大觀》排印嘯花軒藏板本,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本,1996年太白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文庫”排印本。
明朝崇禎年間,河南歸德府鹿邑縣書生胡楚卿,風流倜儻。十五歲時,父母雙亡。因想起父親的門生俞彥伯在汝寧府遂平縣做知縣,便前往投奔。途經上蔡縣,游白蓮寺,偶遇沈兵備小姐若素,一見鐘情,便改姓易名賣身沈府為書僮。沈夫人見他長得標致,又有文才,十分喜歡,取名喜新,許諾日后將丫環衾兒許配于他。然而喜新情系小姐,為謝衾兒關照之情,贈衾兒金簪一支。衾兒誤認為定情之物,珍藏在身邊。
一日,沈夫人出門拜壽,喜新以送花為名,入內院求見若素小姐。若素聞喜新會作詩,欲試之,遂以手中畫扇命其題詩。喜新一揮而就,詩中暗寓愛慕之情。若素見喜新詩佳字亦佳,且識破詩中之意,暗暗稱奇。忽見喜新身上有一藍寶石扇墜,若素十分喜愛,愿出價買之。喜新不肯出賣卻愿相贈,若素以所佩水晶玦易之。此時,仆婦宋媽媽入內,見喜新在此,責其不懂家規,逐出。次日,若素又命喜新作詩。喜新將詩面呈小姐,正欲訴說衷情,人報沈夫人回府,急忙外出。沈夫人遠遠望見喜新身影,心中不悅。
喜新拜托衾兒求小姐為已作詩題扇,若素思忖閨中文字不得外傳,又不忍拒絕喜新之真情,于是扇面題唐詩一首,命衾兒送出。衾兒持扇來到喜新房外,恰被沈夫人撞見。沈夫人見扇大怒,欲拿喜新問罪。喜新不辭而別。后若素稟明母親,所題者為唐詩,沈夫人怒氣方消。
楚卿離開沈府前往遂平見俞彥伯,告知上蔡一事。俞彥伯與沈兵備為故交,親往上蔡為楚卿議親。此時,沈兵備因平倭有功,遷官鎮撫冀州。沈夫人正忙于攜家前往冀州,且不知楚卿就是喜新,以只有一女、不愿遠嫁,又沈門不招白衣女婿且不知楚卿人品為由,婉言相拒。
沈府舉家到冀州,夫婦商議欲為若素擇配,一時求親者盈門。沈公命若素出題征詩擇婿,應者眾而中意者無。楚卿聞訊前往,投詩求婚,沈公父女喜其才,應允婚事,然不知楚卿、喜新實為一人。正待入贅,不料沈公被劾失職,逮送入京問罪,沈夫人與若素小姐避難出走,此事不了了之。楚卿見婚事不成,只得回轉家鄉以應鄉試。
沈公抵京下獄,判罰巨金贖罪。若素辭母回鄉籌銀,住舅父尤汝錫家中。一日,若素去海神廟上香,被刑部侍郎之子庫審文窺見。庫公子好色貪淫,見若素美若天仙,欲娶為妾。又探知尤汝錫好酒貪杯,遂設席宴請。尤汝錫醉酒允親,庫公子上門逼娶,若素誓死不從。情急中,衾兒挺身而出,婢代主嫁,以救燃眉。若素女扮男裝,星夜逃避入京。新婚之夜,衾兒施計逃出,在荒郊野外,巧遇應試歸來的胡楚卿。楚卿將衾兒帶回家中,說出自己真名,欲將衾兒嫁給好友吳子剛。衾兒對楚卿一片癡情,不覺心悲,將昔日誤以為信物的金簪砸斷,投環自縊,被楚卿救下。楚卿言明自己鐘情若素小姐,不愿委屈衾兒為妾。衾兒聞言止悲,又見吳子剛才貌也佳,且為新舉人,遂與子剛結為夫婦。楚卿得知沈公遭遇,與子剛共籌銀兩,然后只身趕往京城,營救沈公。
若素男裝進京,在村店遇女扮男裝的才女秦蕙卿。秦因偶見楚卿之詩,慕其才,喬裝改扮,出門尋訪。二女一見如故,卻不知對方實為女身。秦蕙卿假言為妹擇婿尋訪楚卿,若素告之楚卿已與其妹征詩定親。蕙卿大失所望,轉見眼前這位沈公子俊俏多才,佯以胞妹相許,實為暗托自家終生,且贈銀兩,助其入京救父。分手之際,秦蕙卿將若素的藍寶石扇墜扣下,留作聘物。
楚卿在旅店認出改扮男裝的沈若素,仍以喜新之名與其相見。交談之中,若素見喜新仍鐘情自己,而己身已許胡楚卿,遂為喜新作伐,為其求娶秦蕙卿。楚卿將銀兩交與若素,分手而去。
若素得眾人贈銀相助,入京贖父出獄。后楚卿與子剛同時金榜題名。若素與楚卿成親,幾經波折,終于得知楚卿即是喜新。又以沈公子名將秦蕙卿娶回家中,代之以楚卿,于是蕙卿也了卻夙愿。一夫二妻,相偕白頭。
上一篇:《快士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戲中戲》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