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暮山之幽,臨風望羽客。
在隋代詩人中,楊素是拔乎齊、梁余風的作者。《隋書》本傳說他“詞氣宏拔,風韻秀上”,他的詩每于整煉精警之中透出一種樸質勁健的氣質,已經開唐代風骨、聲律兼備詩風之先聲。這首《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便是體現他詩歌風格的代表作。原詩二首,這是第一首。薛內史,即隋代著名詩人薛道衡,他在隋初曾官內史舍人,與楊素經常詩歌唱酬。道衡集中有《敬酬楊仆射山齋獨坐詩》,即酬楊素此篇。
題為“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的主體部分(前十句)即具體描繪山齋獨坐所見的景物,后四句方點出懷念薛內史之意。開頭兩句總寫山居環境。“四望阻”是說四面都有高山圍繞,阻擋望遠的視線,見出山間自成一幽靜的天地。“風云竟朝夕”則寫出山中從早到晚風云變幻屯聚,見出這山間雖幽靜而不單調死寂。這兩句境象闊大,氣勢沉雄,以之總攬全局,便顯得器宇不凡,與瑣屑刻畫之作有別。三四句寫到山中的溪、樹、巖、石,分別用深、古、空、幽來形容,傳出一種幽深寧靜的境界,特別是“橫”、“臥”兩個動詞,更透出這里人跡罕至,任樹木自生自倒的情景,和那份世外桃源式的悠閑意趣。五六句轉筆寫日出時景色,扣首聯中“朝”字。太陽升起,對面的遠山上映照著朝暉,顯得非常明亮;鳥兒紛紛離開夜間棲宿的樹林,林間顯得一片空寂。上句寫山,下句寫林;上句寫色,下句寫聲,兩句都體現出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一“明”一“寂”,色調上正好互相調劑,使山間雖幽寂而不致陰暗。而對動態過程的描寫,又體現出“獨坐”者靜觀的特點。七八句視線由戶外而戶內,直接寫到自己居住的“山齋”:種植著蘭花的庭院內浮動著一縷縷幽香,圍繞著竹子的房舍顯現出一片空明。“虛白”語本《莊子》:“虛室生白。”這里既形容室內空寂明亮,也透出主人心境的清靜。“動”、“生”兩個動詞,動中顯靜,更見幽寂。九十兩句進一步寫庭院內的花草。落花入戶而飛,見情態之悠閑,山齋之美好;細草當階而積,見庭院之幽寂,山居之清靜,而靜觀花、草的山齋主人心境之悠閑可見。
以上十句,由總而分,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山而齋,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寫出山居環境景物的幽靜美好和詩人獨坐觀物時心態的悠閑空寂,概括地說,就是境之幽、人之獨。山間景色之幽美,希望有人共賞;山齋獨坐的孤寂,希望有知己相對。這就自然引出“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的感慨,最后歸結為“臨風望羽客”的熱烈期盼。“日暮”應前“夕”,并暗示“山齋獨坐”自日出到日暮的過程,“山之幽”重點題內“山齋”,首尾照應,渾然一體。
詩中有不少著意刻畫的字句,但由于能創造出幽寂而含生意的境界,并不顯得雕琢。前十句著重寫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結合也處理得比較好。起聯闊大沉雄,結尾悠然不盡,使全篇的境界顯得不局狹,“詞氣宏拔,風韻秀上”之評,移作對此詩起結的評語,顯得特別恰當。
上一篇:《山齋·庾信》原文|賞析
下一篇:《平陵東·漢樂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