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子夜離家,開舲望月華。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
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灰飛重暈闕,莫落獨輪斜。
這首詩寫舟中望月的景象,想象之新奇,為南北朝詩中所罕見。開頭簡單交代舟子夜中離家、開船之后仰望月華的情景。然后寫兩岸青山似乎蒙上了一層白雪,細看江岸上皚皚銀白,又卻并非沙色。這兩句不過是說月光照耀下,山如積雪,岸似銀沙。但構句按望月人感覺與思維的先后順序排列,便覺新鮮:前句之“疑”是錯覺,后句隨即否定,已經歷了一個短暫的辨認過程。這就通過微小的心理活動寫出了人對月光之明的直覺感受。這種按照心理感覺的次序描寫景物、組織句子的構思方式,后來常為杜甫所效仿。
看到兩岸月色如此明亮,自然會轉而仰望高朗的夜空。但見明月在銀河之旁,猶如晶亮的珠蚌。而銀河上的星橋則像月中散出的桂花。這兩句新穎美麗的比喻,出自詩人豐富的學識和天真的想象?!秴问洗呵铩氛f:“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缺?!薄洱敳邆鳌氛f:“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伏之。”月圓如蚌之盈珠,所以用“蚌蛤實”喻月望。蚌生江海,那么天上銀河里不也會生出月亮這個大珠蚌嗎?而月中又傳說有桂花,據說高五百丈。月色既是如此明亮,那月中的桂花也必定都是閃閃發光,所以散在天上都變成了星斗。這一虛幻的想象又是多么合乎生活的經驗!
月輪的光輝雖然灑滿青山、江岸和星空,但它已開始由圓轉缺?!痘茨献印罚骸爱嬰S灰而月暈闕?!睋f以蘆灰為環,缺其一面,天上的月暈也相應地會缺這一面?!盎绎w”句寫的是滿月的月暈已出現缺損的景象?!吨駮o年》說:“帝堯在位七十年,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惫湃擞们v生和莢落的數字來計算月之朔望。小月二十九天,有一莢不落,稱為蓂莢。那么蓂落應指大月?!吧q落獨輪斜”,可見詩中所詠之月應是大月里已過十六的月亮。
此詩詠月雖然全不關情,但舟中所見江山月色,與天河星橋對應,構成了一個水天相映,上下通明的晶瑩世界。全詩依人的視線和感覺順序逐層分寫山光、月影、星暉,最后托出一輪斜照當空的孤月。盡管謀篇構句不求精巧,但詩人將生活實感與書本知識相結合而產生的奇思妙想,卻給唐人開辟了想象的新天地。
上一篇:《至湘洲望南岳·吳均》原文|賞析
下一篇:《舟中望月·朱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