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神俠》
【本書體例】
黃琨著。20回,21萬5千字。黃河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版。
明朝末年,李自成義軍中著名將領劉芳亮的堂弟劉芳明在清兵入關后,幾番組織隊伍與清軍血戰,終不成反清之事,心灰意冷,在熊耳山中閑居。他改名曲平,得一子,取名曲通。
曲通在廟塔集會上恰好遇到廟塔寨主沙通天的兒子沙達虎調戲少女。曲通出面阻止,怎奈不會武功,被沙達虎擊昏。那被調戲的女子原來是白云堡堡主白云濤的女兒白雯,她打傷沙達虎,反將曲通救下。
白云堡中,白云濤見曲通面目十分眼熟,細看之下認出是劉芳明之子。劉芳明在幾年前曾與白云濤比劍獲勝,白始終不服。此時白云濤從曲通口中得知劉芳明下落,急奔出堡,欲與劉芳明再比高低。
曲通返回家中,見父、母雙亡,恰白云濤等人剛剛離去,便認定白云濤是殺父之人,他痛下決心,為報家仇前往商山學藝。
曲通在商山遇到卷地旋風雨苗苗。雨苗苗見是仇人劉芳明之子,將他打下山谷。曲通在谷中浴溫泉、食藥魚、飲千年蟒蛇之血,嘗百年紅果之實,又得前人武功秘訣,內外兼修,成為武林一杰。
曲通得商山西鵠教導,武藝大成后下山復仇。曲通幾番與白云濤爭斗均未得手。此時“七陰教”欲稱霸武林,遍邀天下武士比武聚會。會上“七陰教”教主透露出劉芳明因拒絕入教被自己所殺的真相,白云濤始脫干系。曲通力戰“七陰教”眾護法,手刃數人。“七陰教”教主見稱霸武林已無希望,自殺而死。
武林魔教即除,眾皆大快。忽然間炮聲大作,原來康熙皇帝企圖借武林大會之際殺盡天下豪杰。曲通率眾沖出重圍,武林敗類與大內皇宮所訂奸計全部落空。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它要求出奇制勝,甚至用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現象來刻劃人物,推動情節的發展。于撲朔迷離、山重水復之中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絕世神俠》在這方面特別值得稱道。
主人公曲通的出場,就是一個例子。曲通的父親曲平,本是李自成義軍中著名書領劉芳亮的弟弟劉芳明。因厭倦武林中的腥風血雨,心灰意冷,隱姓埋名,在山中閑居。他為自己改名“曲平”,即是曲折中求平穩的意思。基于這種思想,曾在萬馬軍中揮刀斬書、跨馬奪旗的虎將劉芳明只讓兒子讀書習字,竟未傳授一點武功。但是將門虎子,俠義之心一脈相承。惡少沙達虎調戲白雯被曲通撞見,一介書生仗義直言,怒斥沙達虎,幾遭毒手。而白雯卻是白云堡主劍俠白云濤的女兒,武功精湛。曲通反被白雯救下。英雄救美,本是武俠小說的模式,但曲通絲毫不解武功,確是本書出奇的地方了。曲通欲救白雯,反被白雯救下,白云堡中二人情投意合,不料白云濤由此得知宿敵劉芳明的下落,再度尋找,劉芳明已被別人害死。曲通救人未果,白云濤殺人不成,兩人都擔了“虛名”。只不過曲通換來的是白雯的愛心,而白云濤卻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這以后小說頓生枝蔓,情節起伏,絕無一般武俠小說“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通病,讀來痛快淋漓,不忍釋手。
《絕世神俠》還有一奇,就是曲通習武這一節。按常理,不論習文練武,基本功最難成就。一般的武俠小說,習武者若想出人頭地,必得高人指點,寒來署往,百練不輟,方能卓而不群,行俠江湖。習武的過程,寫來往往平淡無奇,甚至一語帶過。《絕世神俠》則不然,作者把曲通尋師、巧成神功一節寫得出神入化。曲通本來是個文弱書生,一點武功也沒有,得父母遺命到商山尋西鵠習武,以圖復仇。在商山,曲通又遇到父親的仇敵卷地旋風雨苗苗。雨苗苗將曲通打下山谷。曲通本已九死一生,不料卻因禍得福。在谷中,曲通浴溫泉而身輕似燕,食藥魚而力大無窮,嘗紅果而心清氣暢,一下子就有了苦練幾十年才能得到的功力。曲通又見到山中蟒蛇與雄鷹的爭斗,他受到啟發,自行創出一套精妙武功。這還不算,鷹蟒爭斗時恰好一束蟒血濺入曲通口中,曲通五內燥熱,由此內功大長。曲通還取蟒皮為甲衣,用蟒舌作利刃,真是未見名師而藝已驚人,奇從中來。向來武俠小說,都是“信不信由你”,于是越寫越奇,越奇越妙,一路讀來,真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這“成年人的童話”,其迷人之處,正在這信與不信之間。
然而,若只有一味夸張,終是荒誕不經,不堪卒讀。《絕世神俠》能在一連串的奇想中溶入人生中真實的感受。曲通與白雯的戀情在別處倒也似曾相識,但朝廷與武林豪杰的明爭暗斗卻是一般的武俠小說所沒有的。曲通除掉七陰教”,大仇得報,突然清兵圍襲,欲殺盡天下武林中人。異峰突起,不僅使情節更加曲折跌宕,也寫出官府奸詐,世態炎涼,官甚于匪。這里,小說又閃現出直面社會的現實主義光彩。這一段情節,能在復仇除惡、匡扶正義的古老故事之中翻出新意,深化主題,真正難得。
《絕世神俠》這部小說,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交應,頗值得玩味。武俠小說寫到這種程度,才真有看頭。
上一篇:《絕不低頭》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絕代雙驕》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