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軍
長篇小說。作者魏巍。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9月初版,1985年5月再版。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六部。“原計劃是寫彭總的,但因為是1959年動筆,不好辦了。所以就干脆寫群眾。”二版增加了彭總的形象,彌補了這一遺憾。小說通過對朝鮮戰場和我國農村階級斗爭的描述,反映了抗美援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朝人民英勇壯麗的斗爭生活,謳歌了革命的東方人民。1950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連長郭祥從駐地咸陽回到離別十三年的家鄉冀中平原鳳凰堡村探親。朝鮮戰場形勢嚴峻的消息傳來,郭祥、小雪在家呆不住了,雙雙趕回部隊。此時,西北軍區司令員兼西北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奉命從西安急若星火地飛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出兵朝鮮的事。在會上,彭德懷接受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的任命,立即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請求彭叔叔帶他同去。郭祥所在團隊編為第五軍先頭團,在團長鄧軍、政委周仆率領下,最早開到前線,投入戰斗。面對美帝的狂轟濫炸,志愿軍英勇還擊。第一次戰役取得勝利,志愿軍站穩了腳跟。彭總利用敵人的狂妄心理,指揮志愿軍撤退。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入朝剛一個月就被美國鬼子的轟炸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正當敵人向前推進時,隱蔽得很好的志愿軍,突然發起強大而猛烈的反擊。郭祥所在的第十三師奉命向德川、寧遠急進,包圍李承晚偽軍第7師。鄧軍和周仆率領的前衛團被敵炮火封鎖,為了給部隊掃清前進道路,郭祥帶三連偷渡過江,插到敵炮兵陣地后側。由于天氣寒冷,槍栓拉不動,手榴彈蓋也擰不開了。戰士們機智勇敢,幾分鐘的激戰便俘虜了敵人,繳獲十幾門大炮。正面部隊很快壓過來,迅速完成了包圍任務,除一小股潰散外,全部殲滅敵人。郭祥的連隊又插到蒼鷹嶺以南去搜剿。在一個村鎮,戰士們了解到美軍的暴行,激發了為朝鮮人民報仇雪恨的決心。在一場大圍殲戰中,僅持著輕火器的三連在連長郭祥帶領下,竟阻住了數萬現代化的敵軍,抗拒了兩面夾擊。由于營長陸希榮的錯誤指揮,指導員和副連長犧牲了。郭祥負重傷,團長鄧軍再次負傷。戰士們曾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展開肉搏戰,彌漫著硝煙的戰場上籠罩著一幅驚心動魄的景象:有人掐著敵人的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有人同敵人死死抱著燒死在一起;有人緊緊握著手榴彈,彈體上沾滿了敵人的腦漿;有人嘴里銜著敵人半塊耳朵。美國人遺棄的尸體,亂糟糟地蓋住了整整一面山坡。在美國人自稱的“黑暗的十二月”里,美軍在逃跑途中,對朝鮮人民實行了滅絕人性的殘殺。12月5日,周仆率領的團隊進入平壤,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這兩支無產階級軍隊會師了,周仆與人民軍的師長崔俊緊緊擁抱。轟轟烈烈的第二次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東西兩線我共殲敵軍三萬六千余人,解放了平壤及北半部廣大土地,迫使敵人全部退到三八線以南,從進攻轉入防御。1950年除夕之夜,第三次戰役打響了,中朝軍隊并肩作戰,漢城重獲解放。彭總經過周密考慮,命令他指揮下的數十萬大軍斷然停止追擊,就地休整。郭祥和鄧軍先后傷愈歸隊。在黑云嶺阻擊戰中,我軍四面被圍,彈盡糧絕。郭祥抱定誓死不當俘虜的決心,指揮大家把隨身帶的文件、家信、筆記本全部焚毀,隨后毅然帶領戰士們跳下山崖,大部分壯烈犧牲。昏迷中的郭祥被負傷的戰友喬大夯救起,在一個阿媽妮的掩護和照料下,度過了漫長的五十八天,傷勢好轉,才在朝鮮地方組織幫助下找到部隊。在前線野戰醫院工作的楊雪,為救護朝鮮孤兒英勇犧牲了。郭祥聽到這一消息,陷入了對青梅竹馬的伙伴、情深意篤的戰友的刻骨懷戀之中。土改后的農村,出現了兩極分化,楊大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響應黨的號召,帶頭張羅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她忍住失去愛女的悲痛,面對地主分子的猖狂挑釁,毅然送十五歲的兒子楊春參加志愿軍,堅持辦起生產合作社,團結教育貧苦農民,揭穿敵人腐蝕干部的陰謀,用實際行動還擊敵人。五次戰役之后,敵軍遭到沉重打擊,被迫接受停戰談判,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升任營參謀長的郭祥奉命去指揮處在敵人五面包圍之中的第一線坑道部隊。敵人瘋狂轟炸坑道,往坑道口扔毒氣彈。存水用完了,戰士們渴得難以忍受,就用牙膏解渴;牙膏也吃完了,有人偷偷地喝尿。終于,在一個潮濕的角落里,一條細細的石縫不時滲出一兩個水珠,好不容易接了半碗水,同志們卻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喝。革命戰友之間的階級友愛使郭祥感動得流下熱淚。在大反擊中,解放戰士劉大順自告奮勇用身體頂住爆破筒炸毀了敵軍地堡,戰友們潮水般涌上去,攻占了二號坑道的山頂,鞏固了我方陣地。楊大媽作為祖國人民慰問團成員來到前線。慰問團帶來了祖國親人的問候和關心,戰士們受到極大鼓舞。李承晚為挽救敗局,孤注一擲,拼湊五個師的兵力進行反撲。營長郭祥率全營一次次擊退敵人的沖鋒。敵坦克炮壓過來,山岡上煙火彌漫。郭祥腿負重傷,被送往后方醫院。在中朝軍隊的聯合打擊下,聯合國軍喪失了二十二萬人,終于迫使美軍上將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的正義斗爭贏得了勝利。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乘吉普車到第一線看望戰士們,一路上見到朝鮮老鄉扶老攜幼返回家園,面對荒蕪破敗的景象,彭老總想到志愿軍還應肩負起幫助朝鮮人民重建新生活的任務。郭祥傷勢嚴重,因氣性壞疽截肢。醫院為他安裝了假腿。他的要求得到批準,轉業回到家鄉。上級任命他為縣委書記。從此,郭祥投入了另一場戰斗——帶領鄉親們走互助合作的金光大道。
上一篇:葛菲《世界大串連——中國出國潮紀實》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龐守英《東方女性》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