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張益州畫像記》簡析
蘇洵著。見《嘉祐集》,收于《古文觀止》。張益州,即益州太守張方平。文中先記敘張方平治蜀弭亂政績。宋仁宗至和元年( 1054),益州地區發生邊境騷亂事件。秋天,謠傳紛起,邊防軍連夜調集,“妖言流聞,京師震驚”。張方平受朝廷委派去調定此事。十一月,張到蜀中,“歸屯軍,撤守軍”,安撫百姓,穩定局勢。次年新春,蜀中百姓歡度佳節。當地百姓在他奉召回京城時,替他建祠堂,立畫像。作者認為張方平所以能遇事不驚,指揮若定,其治亂的主要經驗是不做“官逼民反”的蠢事。全篇盛贊張方平治益州的卓越貢獻,描述了一個度量寬廣、愛護百姓的官吏形象。由于張方平在四川時對作者特別賞識,文中贊詞間有過分夸大之處。
上一篇:《散文·清代·弈喻》簡析
下一篇:《散文·兩漢·張禹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