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留之際》
【本書體例】
古墨著。8千4百字。收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丐俠》。
剛卸任的云貴總督耿明廉耿老大人,身染怪疾,病勢兇險。家人四處延醫救治,重金求藥,均難奏效。府內一片慌亂。
病中的耿老大人,囈語不斷,呼喚著“拏云道長”、“蜈蚣師弟”、“鉆天鷂子”等怪名字,后來他又清晰地高叫“黑妖蛇”,似乎十分激動。人們猜測,他那是隱患未除,有負皇恩、覺得心中慚愧,死不瞑目。的確,耿大人宦海沉浮四十余年,可謂勤政愛民、嚴明法紀,“文修武治,頗獲民望”。
這天下午,或許是回光返照,他漸漸清楚過來,知道自己在病中曾胡言亂語,為避人耳目,反正在世上也延時不會太久,便吩咐家人把他連同一個沉重的大鐵箱,一道搬往后院的“修心閣”樓上,除兩名貼身侍衛守護和兩名家丁巡夜外,任何人不得入內。
當夜,兩個巡更家人在園中游弋。年輕的問年老的,“黑妖蛇”是怎么回事。老人答曰,黑妖蛇是老大人的死對頭,乃著名的飛賊大盜,專干盜竊珍寶、奸淫民女的勾當,功夫高強,無人能敵,跟隨耿大人身邊作案幾十年,從未失手遭擒。耿大人雖奈何此盜不得,但總能加官進爵,官運亨通,連番調升。這“黑妖蛇”也怪,耿大人調到哪,他便跟到哪,真是前世冤孽。
話剛至此,老人聽無人回答,回頭一看,年輕人已被一個黑衣人點了穴道。他剛要叫喊,自己也被點中膻中穴,癱軟下去。那黑衣人剛欲翻上修心閣,卻遭耿大人兩名貼身護衛的截擊。經一番拚打,黑衣人結果了兩侍衛的性命,輕身上樓。
樓上臥床的耿大人尚有余勇可賈,喝問來人,卻被黑衣人的氣勢所壓。此人言為了結宿債而來。耿氏求允安死,不得,又想以金銀玉器收買來人,也遭到拒絕。問其所要何物,黑衣人答曰是耿大人最不愿讓人看到的。耿氏問來者是誰,來人揭去面罩,乃當年桂州府臨江縣鐵班頭,為破龜蛇寶硯失竊案,抓獲飛盜縣官“飛天蜈蚣”吳清風。而這吳清風正是時任兩廣總督的耿明廉的師弟。耿氏自己就是大盜“黑妖蛇”。鐵氏后來在丐俠的幫助下,除掉了被耿氏私放的“飛天蜈蚣”,只是無法近得了耿氏本人。鐵氏現在欲打開床旁的大鐵箱,取出物證,揭穿耿氏真面目,耿氏卻說鑰匙已沉湖底,無法打開。鐵氏只好殺死耿明廉,飛身而去。
次日,總督命案轟動遠近,官員來戡,見耿氏已身首異處。墻上有副對聯:假作真時真猶假,官為盜處盜亦官。旁寫大字,言殺人者桂州鐵如龍,機密當在鐵箱中。眾人請來工匠,鑿開鐵箱,不禁大驚失色。箱中除盜來的無數珍寶外,尚有一黑蟒皮夜行衣,一雞鳴五鼓斷魂香,一耿氏親書的武林輕功密譜。
真相大白!
這是承接《官場飛盜》而來的一篇小說,與《官場飛盜》可謂姊妹篇。較之前者,《彌留之際》的人物是傳承的,故事情節是進一步發展的。可以說,如果《官場飛盜》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那么本篇就是為讀者提供了真實的結局。
云貴總督耿明廉大人在卸任染疾的彌留之際,耿懷難釋、脫口而出的是一串串令人莫名其妙的名字,據說其中之一的“黑妖蛇”便是他的死對頭,不管他調升何處,此賊都總是緊隨其后,連綿作案,又能從不失手。耿大人臨死之前尚自對此念念不忘,實在勤政愛民,忠于職守。然而,不久,真相大白。以前曾因參預破獲“官場飛盜案”的桂林臨江縣鐵班頭,深夜來訪,戳穿了耿明廉的假相,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原來此人便是當年“飛天蜈蚣”吳清風縣令的師兄、作惡多端的“黑妖蛇”本人。由于他下山出徒早、藝業精,因而贓款多、捐官大,故而隱蔽也深,為人也最險惡。雖然有人如鐵班頭者知道此人定是黑妖蛇無疑,但因不是耿氏對手,拿不到證據,所以只得待他行將就木時才來剖明真相,伸張正義。
黑妖蛇死了,然而黑妖蛇所得以肆虐的那個社會制度,則還在茍延殘喘,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世道。
本篇小說與《官場飛盜》一樣,揭示出了“假作真時真猶假、官為盜處盜亦官”的主題。它似乎在那里嚴肅地正告我們:官果然是盜!在這樣的官的統治之下,黎民焉有寧日?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作者在真相大白之前,用了大量一本正經的筆調寫到了此“大人”的輝煌政績,寫到了他的“勤政愛民”,他的功成名就。他儼然就是一個正人君子,國家柱石。這種假君子真強盜的反襯,更加辛辣地嘲諷了現實的可惡。
小說在藝術結構上,采用層層剝開的形式,類似于相聲用的抖包袱、解扣子,使故事的發展在一種令人如入五里霧中似的情況下,一點點接近真相,最后又在人恍然大悟的同時戛然而止。這種處理不但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把讀者的認識帶入作者設置的迷途之中,最后給人以一個奇妙的結局,令人在錯愕中猛醒,同時也可以較大限度地加深讀者的印象。
上一篇:《康熙劍俠圖》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彈指驚雷》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