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與友人論學書》簡析
顧炎武著。見《亭林詩文集》,收于《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冊。這封信專門討論“為學”的問題。自宋以來,理學家們空談心性,游談無根,互爭門戶,無補于世。顧炎武則著力于提倡“博學于文”、“行己有恥”,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使學不陷于虛妄之中,而有一個切實易行的準則。理學家們“置四海之困窮不言”,顧炎武提出為學要切實有用,“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所以為學不限于言心言性;他又說“出處、去就、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因此人的處世行為應以行己有恥為準。顧炎武以潛修躬行為本,務使為學者有用有守,反對空虛之學,切中時弊,具有積極意義。信中圍繞著兩種不同的為學態(tài)度與觀點,引古證今,反復辨析,正反對照,見解中肯,說服力極強。
上一篇:《散文·唐代·與博昌父老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與吳季重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