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努達美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刀喀夏仲·才仁旺階(1697—1764)著。作者生于前藏強達隆,六歲始學習藏文、算術、詩歌,十五歲至山南寧瑪派敏珠林寺,師事于著名學者大班智達法禪,學習大小五明及寧瑪派經典,擅長歷算和年阿體詩作。1716年到日喀則,次年任日喀則宗宗本。后曾任直貢等縣宗本,此書乃任直貢宗本時作。1729年經頗羅鼐舉薦,被清廷中央理藩院任命為噶倫,在位三十余年直到去世。此篇為作者之處女作,著述尚有《頗羅鼐傳》、《佛本生記》,自傳《噶倫傳》及《藏梵字典》等。有抄本,1957年民族出版社出有鉛印本。
書敘斯白柬國國王尼麥羅哲無子嗣,為此敬奉各種佛門及神祇,慷慨施舍。后王后終于有孕,生下一氣宇非凡的王子。星相家說:這青年真乃舉世無敵。故名旋努達美,意為無敵青年。
旋努達美至成婚年齡,國王派大臣多方打聽,得知南方葛勒阿朗國,國王色登之女依翁瑪美麗無雙,但已許拉勒辟窮王子。眾臣參議決定先禮后兵,派出求婚使臣,攜價值連城的財寶向色登國王請婚,遭婉言謝絕,使臣盛怒而去。此時,依翁瑪已得知拉勒辟窮王子系為非作歹之徒,而旋努達美不僅英俊無比,且人品高尚,心中十分敬佩。但婚約在前,只得遵從父命。
尼麥羅哲國王聽到請婚受阻,便要出兵。旋努達美認為不妥,令大臣巴窩斯巴旋努裝扮成自已的模樣前去與依翁瑪相會。依翁瑪雖識破假王子,但為不失良機,毅然決定與之前往斯白柬國。不料途中遇拉勒辟窮來搶親的人馬,由于寡不敵眾及奸臣邦闊告密,依翁瑪被搶至朗瓦甫登。
旋努達美得知依翁瑪及愛臣巴窩斯巴旋努被劫,親自率兵出征。此時,巴窩斯巴旋努首先取得朗瓦甫登國王的信任,偷出邦闊的刀殺死國王乘坐的大象,假國王之手除去奸臣。旋又設計讓國王為抵御斯白柬國進攻而燒炭煉鋼,鑄造盔甲,大肆搜括百姓,并拆除城墻,事后盜馬逃回,途中與旋努達美相遇。朗瓦甫登追兵至,兩軍對壘。旋努達美英勇無敵,終于獲勝,得與依翁瑪相見。
此時,斯白柬國國王尼麥羅哲貪色,又娶大臣之女哲度麥朵為妃。哲度麥朵心毒手辣,生下一子后,逼迫國王立下誓言,待其子成人后繼承王位。
旋努達美凱旋后與依翁瑪完婚,不久依翁瑪思念雙親,回故土省親。哲度麥朵竭力離間尼麥羅哲父子,逼國王讓次子登基。旋努達美為解父愁,并深為自已興兵殺人而悔恨,便離家出走修行。巴窩斯巴旋努得知,追隨前去。依翁瑪在斯白柬國得知此情,出門尋找王子。在森林中,正當依翁瑪被女仆拋棄走投無路時,被巴窩斯巴旋努發現,領其與旋努達美相見。旋努達美勸依翁瑪離開,依翁瑪決心與王子一道修行。最后三人修行得道,回到故國宣揚佛法,深得人們敬仰。
自有文字史以來,藏族的文化主要以文史哲一體的狀態傳世,且大多蘊含于佛教典籍之中。所以,16、17世紀以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純文學作品。至16、17世紀,藏族文學有了長足的發展,除民間的故事、詩歌、史詩《格薩爾王傳》外,作家創作的傳記文學、歷史文學、作家詩乃至藏戲作品等諸門類的作品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尤其是傳記文學在藏族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促進了其他文學樣式的發展。藏族的長篇小說就是在這片沃土中孕育而生的。
《旋努達美》作為藏族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它吸收了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學傳統樣式的營養,同時又一反以往文學創作的手法,尤其是擺脫了寫真人真事的窠臼,具有了較明確的創作意識,注意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旋努達美》的問世是藏族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看藏族作家文學從文史哲一體化的狀態中分離出來,開拓了 “純文學”之路。
作品以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為主線,圍繞著這一主線把三個與之有關的國家聯系在一起,從而使這一愛情故事建立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之上。
傳統的門第觀念和父母之命曾長時間主宰著藏族青年的婚姻,特別是在貴族或是有身份的人中間更甚。為此,女主人公依翁瑪追求美滿的愛情生活是經過了曲折的歷程和痛苦的思想斗爭后才痛下決心的。
依翁瑪尊父王旨意與鄰國王子哈列定親。當她了解了旋努達美和哈列后,卻傾心于文武雙全、英俊超人的旋努達美,不愿嫁給心靈邪惡、作惡多端的哈列,只是懾于父母之命一直未敢流露。當旋努達美派斯巴前來求婚時,激起了依翁瑪對自由擇婿的想往。然而當父王詢問她時,她雖然表明了自己對旋努達美的愛慕之情以及對哈列的卑視,卻仍然不敢公開違背父母的意志。只是當斯巴把情書交到她手中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才下決心走上反對封建包辦婚姻,追求自由幸福之路。作品成功地描寫了依翁瑪在這一過程中內心深處的矛盾斗爭,不僅細膩、生動,而且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在她作出最后抉擇之前,她時而渴望與自己愛戀之人共同生活,“如此幸福欣喜歡樂心欲醉”; 時而想到違背父母之命和傳統,將遭到眾人的咒罵和唾棄,于是又猶豫不決,從而真實地反映了一個純真的少女在封建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二者之間進行抉擇時的復雜而矛盾的心情。最后,在斯巴的勸說下,她終于下定決心與斯巴一起奔向自己的意中人——旋努達美。
作者在塑造形象、鋪述故事的過程中,傾注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反對世俗的封建包辦婚姻,歌頌自由戀愛的進步思想。這是作品的主旋律,亦是作品的精髓之所在。它的問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猶如在靜靜的湖水中投入了一塊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為人們樹立了一面爭取自由幸福婚姻的旗幟,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此外,作品通過三個國家之間發生的婚姻糾紛,在旋努達美與哈列王子所在的兩國間爆發了一場搶婚的戰爭,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統治階級不顧百姓死活,為了個人的私利,不惜發動戰爭、涂炭生靈的卑劣的行徑。
男主人公旋努達美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個理想的典型人物,可謂盡善盡美。他渴望得到自由幸福的美滿婚姻。遇阻后,仍不隨意發兵,先是派斯巴求婚。只有其使者斯巴與心上人依翁瑪被哈列劫走后,才不得已而發起戰爭。在戰爭中,他盡量不擴大戰事,對俘虜予以禮遇。從而塑造了一個英明君主的形象,表現了作者的積極的人道主義精神。
與此同時,由于作者受宗教和時代所限,作品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現在小說的后一部分。作者安排旋努達美脫離人生這一輪回苦海,遁入密林,出家修佛。從而宣揚了人生無常,唯修佛才是唯一出路的信條。這固然是歷史的產物,也是作者頭腦中唯心主義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作品正是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們思想觀念上的矛盾。
《旋努達美》作為藏簇第一部長篇小說,它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它采用了詩歌與散文相結合的藏族傳統的“伯瑪”體裁,符合藏族傳統的欣賞習慣。大量地運用 《詩鏡》論所倡導的“年阿體”進行詩文創造,用詞華美,重詞藻修飾,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詩辭造詣。
在情節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既善于細微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前述依翁瑪的思想斗爭; 又善于把握和描繪宏大的戰爭場面,如對兩國搶婚戰之前的戰前準備的敘述,四部大軍沖鋒陷陣及至白熱化的交手戰等都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如親臨其境:
彼此揮劍亂砍殺,
眾多生靈喪劍下。
懦夫哀號聲聲叫,
慘厲攪起大海濤。
駿馬大象戰車行,
縱橫馳騁廝打聲,
震得大地顫不停。
亂箭如蝗交錯飛,
人被射死甲被摧,
頭盔跌落騎乘倒,
人仰馬翻實堪悲。
繩索套在脖子上,
鐵鉤勾住后頸椎。
人人膽戰似牲畜。
匍匐在地似狗爬。
鮮血染得大地紅,
恰似閻羅花園中。
頭顱斷腿和斷臂,
還有段段人尸體,
堆積如山道路擠。
英雄身上鐵鎧甲,
全部披在肩膀下。
手中刀劍鮮血染,
咬牙切齒怒滿臉。
哈哈狂笑聲震天,
膽小之輩心裂寒。
兇猛大軍鏖戰急,
大地之上塵土滿。
太陽無光黑漫漫,
四面八方黑慘慘。
由此可見作者功力之一斑。此外,大量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動感人。
上一篇:《新野叟曝言》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昭陽趣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