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邴《李邴》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李邴(1085—1146),字漢老,號云龕,鉅野(今山東巨野)人,一作任城(今山東濟寧)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歷官起居舍人,試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欽宗靖康間知越州。高宗朝,為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建炎三年(1129),平苗、劉之變,擢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拜尚書左丞。四月,除資政殿學士、參知政事,旋罷。紹興二年(1132)起復知平江府。因兄鄴失守越州,坐累落職。十六年五月,卒于泉州,年六十二。謚忠肅,改謚文敏。
【傳記資料】
《宋史》卷三七五本傳
王洙《史質》卷二十六
錢士升《南宋書》卷十九
《四朝名臣言行錄》卷下
施宿《嘉泰會稽志》卷二
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六十九《資政殿學士中大夫參知政事贈太師李文敏公神道碑》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云龕李公文集序》
樓鑰《攻媿集》卷七十五《跋李文敏公遺事》:士大夫學為文章,固足以為國之光華,一臨事變,隳素守、忘大節者多矣。二兇變起倉猝,文敏公廷叱之而奪其氣。事不難,無以見君子,宗社再安,誠國有人哉。
厲鶚《宋詩紀事》卷三十六
【著述】
李邴有《玉堂制草》十卷、《云龕草堂集》一百卷,其后集二十六卷,皆南渡后作,朱熹為序。詞有周泳先輯本《云龕草堂詞》一卷。
【序跋】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云龕草堂后集》二十六卷。參政鉅野李邴漢老撰。明受之變,以兵部侍郎直學士院,叱責兇渠,朝廷賴焉。既復辟,首擢執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后集一百卷。今惟后集,蓋皆南渡后所作也,朱文公為之序。漢老,樂靜右史之侄,五世祖濤,五代時宰相,石晉之亂,弟澣在翰林,陷于敵。及邴立節于建炎,而其弟鄴守會稽,亦隨金人北去。世以為異。
周泳先《唐宋金元詞鉤沉·云龕草堂詞輯本題記》:《碧雞漫志》論李漢老詞,稱其富麗而韻平平。漢老詞今散見諸選本者凡八首。《陽春白雪》洪皓《江城梅花引》題云:“使北時和李漢老。”與花庵《唐宋詞選》王觀“多年江上見寒梅”闋同韻,但各選本均未有題此闋為漢老作者,是漢老當為另一首。《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云龕草堂后集》二十六卷,并云:“執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后集一百卷,今惟后集,蓋皆南渡后所作。”今并后集均未有傳本,亦無從考知其詞集曾否編入集中也。泳先記。
【總評】
王應麟《小學紺珠》:南渡三詞人:李邴、汪藻、樓鑰也。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李漢老富麗而韻平平。
上一篇:李綱《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李邴《漢宮春》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