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平西前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不題撰人。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清代中期以后的作品。現存最早的是嘉慶辛酉 (1801) 坊刊本,題作“新鋟異說五虎平西珍珠旗演義狄青全傳。”嘉慶辛未 (1811) 聚錦堂刊本等。
書敘宰相龐洪乃仁宗國丈,因鎮守三關元帥狄青當殿考試,傷了其婿王天化,懷恨在心,適包公奉旨陜西賑饑,龐洪趁機借刀殺人,奏請狄青與張忠、李義、劉慶、石玉五虎將征剿西遼,取珍珠烈火旗來獻,又使其婿兵部尚書孫秀代守三關。
狄青領兵出關征遼,因先鋒焦廷貴錯走入單單國,殺其安平關守將。狄青賠罪不允,又連斬正平關、吉村關守將。單單國八寶公主賽花出戰,連拿四虎,又以法寶活捉狄青。適廬山圣母駕云至,言狄青與賽花有宿世婚姻。狄青被迫與賽花公主成親。消息傳入中原,狄母被囚于天牢。狄青以打獵為名逃走,公主感其孝義,助以兵將糧餉。狄青與眾將攻入西遼,一路過關斬將,殺了西遼駙馬黑利、二太子達麻花,但被星星羅海打敗,困于白鶴關中,劉慶往單單國求救,賽花公主領兵打敗西遼,西遼獻出假珍珠旗。狄青未加詳察,班師回朝,狄青被封為平西王。黑利之妻飛龍公主潛入中原,投靠龐洪,龐洪將其作為戶部尚書楊滔之女嫁給狄青。狄青固辭,然君命難違。新婚之夜,飛龍公主頻頻勸酒,欲刺殺狄青,反為狄青所殺。包公回朝,審出真情。龐洪求龐貴妃說情,仁宗龐愛寵妃,偏袒龐洪,未加治罪。
遼主本待女兒殺了狄青,興兵奪取中原。聞飛龍公主兇訊,因派禿狼牙入關,厚賄龐洪,龐乃使貴妃驗看珍珠旗,責狄青欺君之罪。狄青被發配游龍驛。龐洪又令驛丞暗害狄青。幸得王禪老祖指點,吞下靈丹,詐死埋名于天王廟中,免遭龐洪謀害。西遼狼主得新羅王雄兵相助,大舉進攻。包公往天王廟察訪,得見狄青。還朝,言狄青烏臺告狀,自稱命未該絕,請旨開棺。狄青還陽。五虎將再度西征,先破新羅,復征西遼。得王禪老祖相救,又得賽花公主協助。西遼降服,獻出真旗。狄青班師回朝,當殿試驗珍珠旗。狄青又上本參奏龐洪暗通西遼,并帶回禿狼牙為證。包公審訊奸臣,斬了龐洪、孫秀,絞死龐妃。賽花公主奉旨來中原與狄青團聚,楊家府佘太君大宴賓客。狄青還鄉祭祖,五虎將俱榮升。
《五虎將平西前傳》寫的是以狄青為首的五虎將外平西遼,內助包公鏟除奸相龐洪的故事。它上與《萬花樓楊包狄演義》銜接,下啟 《五虎平南后傳》,是清嘉慶以來頗為流行的英雄傳奇小說。
和包拯、楊家將、呼家將的故事一樣,狄青平西的故事,長期以來也在民間廣泛流傳。歷史上狄青實有其人,他家 “三代忠良,衛民保國”。據 《宋史》記載,狄青與西夏作戰英勇頑強,“臨敵披發,戴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起行伍而名動夷夏”。其經歷很有傳奇色彩。但這部小說大部分是虛構的。如當時本來是和西夏打仗,書中卻寫成西遼。事實上,西遼在此七八十年以后才建國。五虎將除狄青外,全屬于子虛烏有; 而單單國、新羅國也是作者為情節需要而虛構的。即便是敷演狄青的故事也大多于史無據。
《五虎平西前傳》自清中葉問世以來,頗為流行,是有一定原因的。清乾隆盛極一時,至嘉慶以后,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反對民族壓迫,自然樂于傳誦狄青等愛國英雄抵抗西夏(西遼)侵擾的忠勇事跡。包拯是人民所喜愛的清官形象,他 “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宋史》),在封建社會里,人民把平反冤獄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五虎平西前傳》是一部英雄傳奇小說,但它并不是依史演史,而是依照人心演史。作者依照時代的人心需要,創造了狄青和包公等符合人們愿望的人物,托名歷史而演述出一系列故事。小說描寫了繼楊家將、呼家將之后,以狄青為首的五虎將兵伐西遼、捍衛宋室江山的戰斗故事。書中以外征西遼、內除國奸兩條線索展開情節。在伐遼過程中逐步暴露了奸賊龐洪里通外國、挾私仇陷害忠良的罪行,歌頌了以狄青、包公為代表的忠臣良將歷盡艱險、扶國安民的正義斗爭。
作品在描寫邊境戰爭的同時,著重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集團中的黑暗。小說揭露了以龐洪為代表的奸臣當道、誤國賣國的罪行,入木三公地劃畫了奸臣的丑惡嘴臉,揭示了官場傾軋的罪惡現象,表現了對奸臣、賣國賊的痛恨。只因狄青在當殿比武時誤傷龐洪之婿王天化,龐洪于是處處設計陷害忠良,挾公事以報私仇,甚至里通外國,為了陷害狄青而置國家、民族于不顧。盡管小說一再宣揚當今圣上最為賢明,但客觀上也揭露了皇帝昏庸、朝廷腐敗、政治黑暗的現實。如飛龍公主欲殺狄青,反為狄青所殺,包公審明真情,龐洪犯下欺君大罪。但仁宗卻為龐貴妃而偏袒龐洪,言 “這一件事情認不得真”,將龐洪、楊滔之罪一概開脫。包公審明龐洪貪贓賣國、屢害功臣,父女同欺圣上之罪,然宋仁宗卻不準奏本。最后在狄太后、李太后的支持下,才得以鏟除奸臣,作者對官場的政治黑暗是持批判態度的。
盡管小說的思想內容具有愛國主義和民主性的積極意義,但還是比較平庸的。它幾乎是因襲前人作品的主題,而沒有任何創新。另外,小說中應該剔除的封建思想糟粕也是不少的。書中提到鬼神、因果報應等,使小說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表現出濃厚的宿命論思想,宣揚了氣運劫數的先驗論,這就嚴重損害了小說的思想意義。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以忠、義、孝為道德準則,描寫了五虎將的英勇善戰,體現了古代英雄的力和勇。五虎將的和諧相處,以兄弟相稱,體現了強烈的群體共患難的意識。此外,寫包拯剛直不阿的氣概和神奇詭異的智慧; 寫焦廷貴的魯莽粗獷、憨直有趣; 寫龐洪的老奸巨滑和陰險狠毒,也給讀者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作者注意運用以細節刻劃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特別是刻劃焦廷貴,作者抓住了他粗魯莽撞的行為和無視禮法的快人快語進行細節描寫,使得這一形象比較鮮明,但是除此之外,書中的大部分人物并無個性特征可言。
《五虎平西前傳》在藝術上成就也不高。不過,它尚能充分發揮章回小說的特點,巧妙地把外征西遼、內除奸臣兩條線索結合起來。盡管看起來頭緒紛繁,但情節發展能絲絲入扣,整而不亂,具有波瀾迭起,引人入勝的效果。這是它繼承《楊家將演義》等英雄傳奇創作方法的成功之處。但是,總的來說,此書在構思、描寫、語言等方面還是比較平庸的。
小說作者并不善于寫戰爭,未能寫出每場戰爭的特色。相反,書中不斷描寫神魔斗法而無任何新意。這些荒唐可笑的情節背離了生活的真實性。此外,小說描寫狄青出征,被賽花公主活捉,被迫成親,又得公主幫助取得勝利,這些情節是古代小說戲曲中“公子落難,小姐養漢,狀元一點,百事消散”的翻版,不過是把百花爭艷的花園換成刀光劍影的戰場,閨閣中的才女換成了戰場上的巾幗英雄,文弱書生變成了青年將帥,金榜題名改成了殺敵立功。
《五虎平西前傳》在英雄傳奇小說中已經是屬于強弩之末的作品,我們無法去苛求它。但五虎將的故事畢竟在民間廣泛流傳,這部小說也描寫了不少曲折的故事,因此,它還是具有可讀性的。
上一篇:《五虎平南后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人中畫》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