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載繁華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作者黃小配(1873—1913)原名世仲,別號“禺山世次郎”,筆名“黃帝嫡裔”。廣州番禺人。該小說四十回,1905年刊登于 《時事畫報》,后又有許多翻印本。較佳的有光緒三十四年上海書局石印線裝本三冊和阿英的《晚清文學叢鈔》本。
故事發(fā)生在清代道、咸間,主人公周庸佑原為一浮浪子弟,在窮困潦倒之時,任粵海關(guān)庫書的舅父傅成召他來幫忙。海關(guān)庫書職位雖然很低,但卻是個肥缺,每年能得手二三十萬元。其時張總督要查辦庫書的舞弊行為,周庸佑便逼迫傅成讓出了庫書一職。周庸佑做了庫書后,很快成了暴發(fā)戶,為炫耀鄉(xiāng)里,特意回鄉(xiāng)娶了個妻子鄧氏。因鄧氏和自己意氣不合,又買了個伍氏作偏房。海關(guān)監(jiān)督晉祥任滿回京,攜帶周庸佑到京城做官。誰料途中病歿,周庸佑干脆侵吞了他三十幾萬兩銀子,并占據(jù)了他的姨太太香屏。正室鄧氏憂郁而亡后,忙又娶了馬氏為繼室。
新任關(guān)督是個辦事較為認真的人,周庸佑覺得不能痛痛快快地做手腳賺錢,便聽從內(nèi)兄馬竹賓的主意,到北京用數(shù)十萬銀子賄賂王公大臣,使朝廷放了與自己臭味相同的聯(lián)元做了關(guān)督?;鼗浐?,周庸佑為了把持一省大事,又聯(lián)結(jié)官紳,互成羽翼,名喚十二友,并建“談瀛社”為歡聚商談的場所。那年正值大比之年,周庸佑便和一班朋友,串聯(lián)考官,買通關(guān)節(jié),干起了賣舉人的勾當,光這一項進款就有百十萬。金錢滾滾而來之日,二房伍氏又為他生了個兒子。真是烈火烹油,錦上添花。但正房馬氏卻不高興,她怕二房的兒子長大后奪了家產(chǎn),于是,在自己產(chǎn)下一女之后,想出了個掉包之計,用自己的女兒換取一窮人的兒子,然而,此計未能成功,反惹得一場笑話。周庸佑日益進財?shù)脛葜?,便整日逍遙在煙花窟里??粗辛艘患伺鹈?,便要娶回做妾,誰知桂妹已有了意中人。無奈周庸佑財力雄厚,用六千兩銀子誘使老鴇強迫桂妹跟了他。不久,又用錢引誘了一名小旦春桂脫離戲班子,跟他做妾。但馬氏眼中是最見不得姬妾的,便率領(lǐng)一班健婦至春桂住的宅子里大鬧了一番。幸虧周庸佑及時趕到,才沒鬧出什么大事來。馬氏雖然視姬妾為眼中釘,但周庸佑仍然不斷地替妓脫籍,養(yǎng)為外室。因和一官員李山農(nóng)爭奪妓女鳳嬋,被李活動了張總督要查辦他,嚇得他慌忙逃到香港避難。丈夫懼禍遠去,馬氏并不在意,仍在家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戲臺。戲臺建成時,恰逢張總督調(diào)往湖南,周庸佑便放心回到羊城。但到關(guān)里查問庫書事務時,發(fā)現(xiàn)曾與自己聯(lián)手作案的佘慶云乘自己不在,貪污了五萬銀子。周庸佑覺得,若不追究,佘慶云越發(fā)尾大不掉。便買通南??h令,讓他把佘慶云捉拿起來,以侵吞庫款罪判了四年徒刑。過后,周庸佑把庫書一職賣給了堂弟周少西。
周庸佑覺得這種上怕總督追查,下懼無賴敲詐的日子很不安全,便決定捐官做。于是,帶了三五十萬銀子起程進京,路過上海時,買了兩個絕色的妓女,一叫金小霞,一叫金小寶。到了北京后,把金小寶和十萬銀子作為壽禮獻給了王爺、不過幾天功夫,便謀得了駐英公使參贊的職務。正當周府獲悉家主升官的消息并進行慶賀之時,馬氏又生下一兒子,于是,內(nèi)外歡慶,宴會數(shù)日不息。一兩年后,周庸佑卸任從國外回來,為光宗耀祖,率領(lǐng)合家大小回鄉(xiāng)謁祖祭宗,浩浩蕩蕩,震動鄉(xiāng)里。在這快樂的歲月里,也常出點事情,如馬氏游星州時,因帶煙土,險些被人扣留; 二房伍氏孤伶伶地去世了; 為辦煤礦,馬氏失去了十幾萬兩銀子。但這些小事沒有影響多少周府繁華富貴的生活,依然是一派燈紅酒綠、笙歌徹夜的景象。不久,周庸佑捐款八萬元買了個四品京堂候補,又花了兩萬元替十二三歲的次子捐上了舉人。接著,女兒出嫁,隆重的儀式轟動了整個羊城,其嫁妝之多,令人咋舌,單首飾就費去三萬兩銀子。女兒喜事完后,周家又忙于修飾新買的房子,其房子臨街分成兩個門面,左邊的叫 “京卿第”,右邊的叫“茶祿第”,差不多把寶華正中的一條長街占了一半。周府雖然富貴之極,但夫人馬氏并不滿足,她怕二房生的長子日后和親生的兒子爭奪家產(chǎn),便設計讓六姨太謊稱長子要強奸她,欲以此事為借口攆長子出門。好在周庸佑猜測到了馬氏的用心,長子方未受到傷害。時值天津饑荒,慈善機關(guān)請周庸佑捐款,他說中國于他沒什么益處,竟只捐了五十元。
周庸佑閑散無聊,又想去做官,便仍用賄賂王公大臣的手段,謀得了出使外國的欽差職位。誰知還未出洋上任,新任兩廣總督的金敦元,為替朝廷籌款,清查起歷任海關(guān)庫書舞弊事。恰在這時,曾被周耍手段弄入獄中現(xiàn)已刑滿的佘慶云因要挾不成,又到金督處揭發(fā)了周的種種舞弊內(nèi)幕,金督便下令抄封周庸佑等人的家?,F(xiàn)任庫書周少西畏罪自殺,周庸佑逃亡暹羅,周家在羊城的家產(chǎn)全部充公,幾房姨太太也作鳥獸散。至此,半世繁華,只如春夢。
這部小說以周庸佑為一貫穿始終的人物,以周庸佑的社會活動為經(jīng)線,以周庸佑的家庭生活為緯線,較為細膩地編織了一幅晚清社會的生活圖畫。作者通過種種瑣碎故事的描寫,告知讀者: 晚清社會是一個十分黑暗的社會,整個官僚機構(gòu)腐敗透頂,貪污賄賂公行,賣官鬻爵現(xiàn)象十分普遍,這個社會的生機全部枯竭了,不能給人一線的希望。
作者為了表達這一創(chuàng)作意圖,在描寫主人公周庸佑時,沒有把他的發(fā)跡與種種劣行僅僅歸結(jié)于他個人的能力與品質(zhì),而是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尋找他個人行動與社會背景相聯(lián)系的紐結(jié),從而揭示出決定他個人行為方向的社會因素,暴露出為他提供表演條件的社會環(huán)境。周庸佑原本是個吃喝嫖賭的浪蕩子,既不識多字,又沒有半點報國安民的志向,那么,他為什么能夠取金錢如囊中探物,得功名似上山撿柴呢? 小說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怪事后面的種種原因。
周庸佑在他榮華富貴的人生道路上曾連上了三級大臺階。一是做庫書,這是他發(fā)跡的起點。這一位置雖然屬于吏職,但非常重要。做庫書的,要保管全部的關(guān)稅收入; 要措辦金葉進京; 每年經(jīng)手的白銀多達幾十萬兩。然而,清朝廷對如此重要的吏職卻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放任自流。其放任的表現(xiàn)一為對此吏職沒有規(guī)定由上級任命,而是任由將卸任的人出售給別人,至于其人是清正廉潔的,還是貪污渾濁的,上級一概不管。二為對此吏職的業(yè)務不加審查。庫書在海關(guān)里面,簡直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當然,他也要受關(guān)督的管轄,但當滿足了關(guān)督的胃口以后,他就是一個對關(guān)稅有絕對支配權(quán)的人了。他可以在措辦金葉時,串抬金價,隨手開銷; 他可以暗移公款,發(fā)放收利; 他可以在新舊關(guān)督交接之際,以舊督的名義,攫取巨款。正因為清朝廷對庫書這一重要吏職不加管理,才使周庸佑這個一無良心二無真才實學的流氓無產(chǎn)者登上了這一位置,才使他數(shù)次得手,貪污巨款,成了羊城的首富。
第二級臺階是結(jié)交上了京城的達官。如果說上了第一級臺階使他變成了豪富,那么,踏上了第二級臺階后,使他不但“有錢”還“有勢”了。其有勢的表現(xiàn)是讓朝廷放了與自己臭味相同的人做欽差。清中葉以后,我國與海外的貿(mào)易擴大,廣州成了我國最大的貿(mào)易港口,也成了我國關(guān)稅的主要來源地,正因為如此,海關(guān)關(guān)督責任重大,品位也較為顯赫,歷來都由朝廷發(fā)放欽差。但周庸佑覺得現(xiàn)任關(guān)督“好生利害,拿個錢字又看得真,”于是,他便打了讓自己選中的人做關(guān)督的主意。這主意聽來非?;闹?,一個欽差的發(fā)放,是由軍機大臣們討論人選,然后報請皇帝定奪的,哪里是一個小小的庫書所能左右得了的,庫書與欽差,簡直不成比例。然而,周庸佑的計劃實現(xiàn)了,朝廷真的按他的“旨意”放了一個欽差。那么,這個荒謬的主意是怎么變成現(xiàn)實的呢? 說來也很簡單,全虧了朝中王公大臣對金錢的嗜好。周庸佑帶了幾十萬兩銀子到京城后,那些王公大臣就來拜訪這小小的庫書了,一時竟車馬盈門,有個名叫徐兆祥的大理正卿,還奉送上一個小妾給周庸佑旅中消遣兒。有些攀交不上的,竟生了許多的嫉妒。堂堂的朝廷班列著的都是這樣的置國家興亡盛衰、置個人人格尊嚴于腦后的貪官,周庸佑的計劃焉能不得實現(xiàn)? 自家兒的欽差上任了以后,關(guān)督衙里都由他出主意,關(guān)督的官兒就象他做的一樣,從此,他的聲勢一下子就膨脹了起來,便和豪紳顯宦結(jié)為黨羽,獨攬一省大事,甚而可以把持鄉(xiāng)試,按價出售舉子名額。
他踏的第三級臺階是做官。他既無學問,又無才能,更未曾有寸功于國家或地方,從他任庫書起,他的暴富和種種劣行就引起過人們的議論和憤慨,不管是論理還是按法,都絕對不應該讓他做官。然而,他不但做了,而且還做了大官。在他寶華街的新宅正堂里,擺著許多誥封: 候補知府,分省試用道,賞戴花翎候補四品京堂,二品頂戴,出使英國參贊。至后來直做了公使欽差。這些官是從哪里來的呢? 一句話,都是用錢買來的。在封建社會,官員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保證經(jīng)濟生產(chǎn)不受破壞的社會中堅力量,封建統(tǒng)治者把他們看作是政權(quán)長期穩(wěn)定的依托,因此,任用官員極為慎重,自隋以來,都是采用科舉考試的形式選拔社會上符合統(tǒng)治階級要求的優(yōu)秀分子。然而,到了晚清社會,吏治的極度松弛和因帝國主義侵略而不斷勒索戰(zhàn)爭賠款導致的國庫空虛,造成了大量賣官的現(xiàn)象。這賣官又分為公賣和私賣,公賣為國家出售,其收入用作財政的虧空。私賣為擁有任免官員權(quán)力的王公大臣們私下出售,所得中飽私囊。不管是公賣還是私賣,都可見此社會糜爛到了何種程度。也正因為有此買官做官的捷徑,才使得周庸佑這樣的人踏上了仕途。自從他頭戴亮紅頂子、身穿二品袍服以后,他作案就更大膽了,趨奉巴結(jié)的人就更多了,國家的關(guān)稅與民脂民膏便滾滾地流進周府。
由以上分析可見,作者描寫周庸佑的發(fā)跡變泰,不是只為了批判他個人的品質(zhì),而主要是為了暴露晚清社會的腐敗和官場的丑惡。小說在誅伐周庸佑骯臟的內(nèi)心世界的同時,把他的罪惡歸咎于他所生活的社會。小說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 周庸佑這樣的渣滓為什么能那樣飛橫跋扈,活得有滋有味,全因為社會對于他如魚得水,社會為他提供了犯罪的種種有利條件。小說在反映社會的黑暗時,不僅通過描寫周庸佑飛黃騰達的故事來表現(xiàn),更為深刻的是通過他衰敗的故事來表現(xiàn)。既富且貴的周庸佑下場是不美妙的,兩廣總督下令抓他,嚇得他躲在上海租界里,惶惶不可終日,后只身逃往暹羅。官,自然是被削掉了;財,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充了公。然而,這并不說明吏治有所好轉(zhuǎn),政治有所清明,反而恰恰說明了社會的更加黑暗和國勢的更加衰頹。他這樣的下場是孤群狗黨間爾虞我詐、互相傾軋與總督為籌款滿足帝國主義的勒索而敲詐富戶直接導致的。
這部小說屬于譴責小說,但它并不象《官場現(xiàn)形記》等小說那樣,一味地展示社會政治的種種內(nèi)幕,名為長篇,實同短制,它的人物許多是貫穿小說始終的,描寫的是一個整體故事,反映的是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它的情節(jié)線分為經(jīng)線和緯線,經(jīng)線是周庸佑與社會各方面人物的交往,緯線是馬氏所主政的周府日常生活。這兩方面的線既各自獨立地延伸著,又互相交織著,最后編成一個細密的網(wǎng),籠罩了那一時期很大一部分的社會政治生活和全部的官僚買辦的家庭生活。小說反映的生活不是平面的,有立體化的趨向。讀者在這部小說里,既可以了解到污穢的政治生活,又可以看到十九世紀末葉豪富家庭的奢侈狀況,甚而可以通過小說熟知生死嫁娶的風俗與妓女尼姑的生活方式。小說這樣的作法,明顯地看出受了 《紅樓夢》與《金瓶梅》的影響。作者雖說此作胎出于《紅樓夢》,但從小說的內(nèi)容來看,受《金瓶梅》的影響尤深于《紅樓夢》。西門慶通過各種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了大量金錢后,便交結(jié)官府,登上仕途,周庸佑亦是; 西門慶縱淫好色,而周庸佑光娶的姨太太就有十個,生活中有一半時間是泡在妓院里; 《金瓶梅》中幾乎沒有理想的人物,《廿載繁華夢》 中的人物亦沒有什么亮色。《金瓶梅》以家庭生活線、社會政治線交織成一個立體的社會生活,《廿載繁華夢》亦是采用了此種經(jīng)緯線結(jié)構(gòu)和描寫手法。這些相似之處是從大的方面說的,還有一些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兩者比較起來,更為相象。如周庸佑謀娶關(guān)督的小妾香屏,從而吞并了關(guān)督的三十幾萬銀兩的情節(jié),幾同于西門慶勾引李瓶兒,從而霸占花子虛巨大家產(chǎn)一事。當然,我們說《廿載繁華夢》受《金瓶梅》等書的影響很深,但并不等于說《廿載繁華夢》藝術(shù)上一無是處,它仍有自己獨立的藝術(shù)價值,且不說它的大部分內(nèi)容是出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單說周庸佑的形象也絕不同于西門慶,他是一個近代史上的官僚買辦者的形象。但從作法上考察這兩部小說的關(guān)系,可以這樣說,《廿載繁華夢》之所以能打破同時期譴責小說的寫作框架,反映生活趨向立體化,很得力于《金瓶梅》等小說對它的影響。
小說在塑造人物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書中出場的人物不下一百五十人,但塑造得最為成功的是馬氏。馬氏是周庸佑的繼室,第四回才露面,但因為處于周府內(nèi)君的位置,所以,出場次數(shù)僅次于周庸佑,且到文末,她的活動一直都沒有停歇。從整體上說,她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她嫉妒、刻毒、恣意揮霍財富。為了讓親生兒子獨霸家產(chǎn),竟唆使姨太太勾引并誣陷偏房長子。小妾死了,她象沒事兒似的,懶得去看一下。但就是這樣的人物,有時也會做出些充滿人情味的舉動,如周家在舊年底遭受了一場特大的火災,一座樓閣崢嶸、廳堂富麗的大宅子燒個凈光,剛健的馬氏最為心愛的大戲臺只剩下灰燼,損失折銀達二十余萬兩。但火災過后,馬氏卻問道: “燒了沒打緊,拿銀便可再買,但不知可有傷人沒有?”真有古圣人不問馬只問人的遺風。馬氏不在乎火災的損失,固然是她財大氣粗的表現(xiàn),但能關(guān)心人總是應該值得肯定的,何況這“人”多指的是奴仆,因為主人們包括小妾們在火起時就已經(jīng)逃出去了。由此可見,作者在有意塑造她的復雜性格,努力發(fā)現(xiàn)她性格中那絲絲點點閃光的東西,使她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語言符號,或僅是潑婦的一個類型。
這部小說總的說是成功的,在揭露社會黑暗方面尤為深刻,但不時流露出作者富貴如同浮云、繁華宛似夢幻的虛無思想,使原本極嚴肅的主題夾雜著淺薄的人生觀。在藝術(shù)上,有粗疏的毛病,亦可能是報紙連載的緣故,匆忙間來不及細審,語言與情節(jié)多有重復之處。
上一篇:《幻影》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忠烈全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