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景岳全書》明張介賓撰。張介賓(1563~1640),字會卿,號景岳,原籍四川,明初遷居山陰。撰于1624年,全書64卷,共收方2624首,是一部規模宏偉,內容全面的綜合性醫學著作。
《景岳全書》提出“陽非有余,真陰不足”論,對前人“陽常有余”提出異議。認為“若以生死聚散言,則凡精血之生皆為陽氣,得陽則生,失陽則死,此實性命之化源,陰陽之大綱也”。物之生也生于陽,物之成也成于陰,陽非有余,陰仍屬不足,將真陰的內容概括為:真陰之象,真陰之臟、真陰之用、真陰之病、真陰之治。陽氣與真精互根不可分。治療上主張慎用寒涼,勿損陽。慎用攻伐,勿損陰,善用溫補法,故后世稱為溫補派。以《陰陽》《六變》兩篇為藍本,結合《內經》《傷寒論》理論闡述辯證施治的機理。本書在《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中對中醫的一些基本理論和診療原則、對諸家的有關脈診及六經證治,對溫病暑病、發斑、發黃等進行了論述。《雜證謨》論雜證71門,每門之下錄《內經》《難經》有關本病記載,次為論證、論治、后列方名及針灸穴位,病甚者另有述古一項,介紹歷代各家對本病看法、并加以評述,有些疾病附有醫案。在《婦人規》分經脈、胎孕、產育等10門,載《小兒則》37篇,《痘疹詮》4卷、《外科鈐》總論24篇,各論56篇,《本草正》篇載藥300種,《新方八陣》和《古方八陣》收錄新方186首,多為自創,古方1516首,收載婦人、小兒、痘疹、外科方劑共922首。張氏還著有《類經》《類經圖翼》和《質疑錄》。解放后有影印本。
上一篇:《明皇雜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曲江張先生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