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臨池學書
典源出處 《后漢書 ·張奐列傳》注引王愔 《文志》曰:“ (張)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學……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下筆則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為世所寶,寸紙不遺,韋仲將謂之‘草圣’也。”《晉書·衛恒傳》亦載。
釋義用法 后漢張芝,字伯英,擅長草書,為當時著名書法家,人稱“草圣”。他曾在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被弄黑了。后以此典稱人書法精妙; 或指練習書法。
用典形式
【臨池】 唐 ·韓愈:“題是臨池后,分從起草余。”宋 ·蘇軾:“空煩遠致龍淵水,寧夏臨池似伯英。”
【墨池】 唐·駱賓王:“雪明書帳冷,水凈墨池寒。”宋 ·黃庭堅:“聞道學書勤,墨池方一頃。”清·吳偉業:“為寫頭陀新寺額,筆鋒蒸出墨池云。”
【一池墨】 宋·陸游:“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池盡墨】 唐·張祜:“近日稍聞池盡墨,他時誰見壁藏書。”
【墨成池】 宋·陸游:“賴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
【池水含墨】 北周·庾信:“池水朝含墨,流螢夜聚書。”
【洗墨無池】 宋·蘇軾:“洗墨無池筆無冢,聊爾作戲悅我神。”
【臨池盡墨】 唐·杜甫:“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寫遍未裁衣】 宋·蘇轍:“應笑學書心力盡,臨池寫遍未裁衣。”
上一篇:詩詞典故《臨川孔尼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臨淵羨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