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黃庭堅
東坡居士極不惜書,然不可乞。有乞書者,正色詰責之,或終不與一字。元祐中鎖試禮部,每來見過,案上紙不擇精粗,書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謝而就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
東坡簡札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今世號能書者數家,雖規模古人,自有長處,至于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所謂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與也。
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乙巳,觀于沙市舟中,同觀者劉觀國、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
——《豫章黃先生文集》
〔注釋〕 東坡居士:宋代文學家蘇軾自號東坡居士。 元祐:宋哲宗年號。鎖試:考試時閉鎖試場,以防止舞弊。禮部:宋代進士考試由禮部主試。 龠:籥的本字,古量器名。 四子:不詳所指,照文義看,當是四位有成就的書法家。 小子相:小子,黃庭堅稱自己的兒子。相是他兒子的名字。
黃庭堅很喜歡為別人寫字,而且也像蘇軾那樣“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的。不過蘇軾有時還更進一步,不待人家要求也寫。他貶居海南島儋州時,有一次醉后至姜秀才家,適姜外出,便向姜母索取紙筆,大書一番。他愛飲酒,但量小易醉,醉里狂寫,其字往往獨具真味。蘇軾又自言,醒后無論怎樣揮寫總不及醉中所作的那樣好。此文以黃庭堅眼中所見,記述了蘇軾的醉、醒以及醒后的生活情態,很能表現出他性格中豪宕真率的一面。所以清代學者陳澧在讀到庭堅此跋時,不禁感嘆地寫道:“讀此數過,如親見東坡。”足見跋文確是寫出了蘇軾的性格和神態,使千載之下的讀者有親切的感受。
上一篇:《隨園記·〔清〕袁枚》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題同官縣壁·〔唐〕皮日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