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全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不題撰人,六十回。存清咸同間刊本。首有明正德元年戲筆主人序。孫楷第云戲筆主人序“疑為清人偽作”,不知何據。
書敘大唐天寶年間,山東濟南章邱縣秀才姚俊美生女姚夢蘭,乃幽蘭仙史謫落凡塵。姚家一貧如洗,姚秀才歲底借貸受辱自盡,幸得穆員外相救,贈金度歲,又聘為西席,主賓甚為相得。后因穆員外看破紅塵出家修行,姚秀才辭歸,不久病歿。姚妻迫于貧困,改嫁濟南府衙役孫虎,不久亦病歿。其時夢蘭年已二八,由其繼父孫虎作主,許于浙西錢塘進士顧孝威為妾,收聘銀百兩,立婚書為憑。其時,顧孝威因京試不第,為大名兵備道成君美西席。
濟南知府吳良之子吳賴,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得知衙役孫虎之女夢蘭美貌,遂將孫虎拘押,威脅利誘,逼其退婚。孫虎迫于威脅,又見錢眼開,乃與吳賴合謀賴婚,威逼夢蘭改嫁吳賴為妾。夢蘭抵死不從,乃自刎以拒,幸遇救。吳賴氣怒成疾。吳知府遷怒于孫虎,將孫虎重責四十,革出府門,追回聘銀二百兩。孫虎不知自責,卻委過于顧孝威,遂投書于顧孝威,誘其前來迎娶夢蘭。孫虎又攜夢蘭往迎顧孝威,雙方相遇于途中客店。孫虎大施無賴手段,搶過婚書撕毀,并勒索顧孝威錢財。顧孝威不受其脅,孫虎乃攜女返歸,欲另賣夢蘭。夢蘭恨繼父財迷心竅,毀婚賣女,遂自縊以守節,幸為客店主所救。店主激于義憤,將孫虎痛打一頓,復命店伙押孫虎,將夢蘭送歸顧孝威。孫虎又籍口恐顧夫人不見容于夢蘭,定要顧孝威雇船前往浙西錢塘老家見過顧夫人,方允與夢蘭成親。顧孝威無奈,只得依從。船行中途,孫虎又生詭計,定說夢蘭命薄,當入空門。顧孝威假意應允,將船改道揚州,泊岸后即將孫虎惡行告官,遂將孫虎拘押不提。夢蘭于船行途中,夜夢廣成子仙師授以天書、兵法,遂成非凡之人。孫虎既囚,顧孝威乃攜夢蘭返家,二人幾經磨折,終成佳侶。
卻說交趾國都羅可汗欲奪大唐江山,倚仗蜈蚣道人妖法厲害,乃興兵侵唐。邊關無人可破蜈蚣道人妖法,遂堅守城池,告急于朝廷。唐玄宗得報,命汾陽王郭子儀掛帥征番。郭子儀奏曰,需張榜招請能破妖法之人,方可發兵。玄宗準奏,遂榜行各州縣。
時顧孝威已任江西大名知縣,在任政績卓著,盜賊潛蹤。一日交趾犯邊邸報到縣,顧孝威因與夫人王氏及夢蘭言及皇上張榜召請能破妖法賢人事。夢蘭道曾夢得仙人傳授天書、兵法,有呼云駕霧、飛劍殺敵、指石成兵之能,并當場演示。顧孝威驚喜不已,乃與夢蘭進京揭榜。玄宗命夢蘭當庭試藝,夢蘭即遣神移樹,又演飛劍之術,龍顏大悅,封夢蘭為女先鋒,顧孝威為參軍,隨郭子儀征番。不日唐軍兵至邊關,夢蘭與蜈蚣道人對陣。夢蘭以蚡犢旗仙法大破蜈蚣道人妖法,殺蜈蚣妖道,大敗番兵,都羅可汗降唐,邊難遂靖。唐軍得勝回朝,郭子儀受封上柱國。顧孝威受封智多侯,仍署大名縣事,夢蘭受封為定國夫人。嗣后,夢蘭喜得麟兒,取名天佑。產后卻一病不起,不久,夢蘭劫數已滿,遂仙去。
數年后,交趾國新君現里艮牙賴有巨靈神獸,復興兵侵唐。玄宗急召顧孝威與夢蘭從軍,顧孝威告以夢蘭已逝,乃只身赴戎,隨郭子儀征番。不日來到潼關,兩軍接戰,番王放出巨靈神獸,傷人無算,顧孝威亦死于獸吻。唐軍大敗,郭子儀遂告急于朝廷,朝廷亦無良策,從此只有堅守潼關而已。
仙人李靖見顧孝威命不當絕,乃施法救活,又收為弟子,帶歸深山修行不提。
越數年,顧孝威子孫皆成國家棟梁之材。朝廷遂以顧孝威之子,大司馬顧湘為帥,以顧孝威之孫顧文學為參軍,前往潼關,會同郭子儀共圖破番良策。顧文學深諳韜略,乃設奇謀,功敵無備,夜襲番營,殺死番元帥摩里沒牙。又命軍士假扮番王形象,禁制住巨靈神獸,使勇士縛而殺之。此一仗而大破交趾軍,番王現里艮牙無計可施,乃自縛請降。元帥顧湘準其降,削其王號,與其約法三章而歸。
顧湘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乃追封顧孝威為忠烈王,顧湘拜相。授顧文學翰林院學士不受,奏請讓于其父顧濱,自求外任,出為山東真定府東城縣令。
顧文學治東城,政績裴然。后五載,東城大旱,顆粒無收。顧文學深恤百姓,不忍催科,乃告其父,輸家財千金代償民之課稅,又賑濟災民,活口無數。東城百姓無不感顧氏一門盛德。朝廷聞之,大悅,特調顧文學為蘇州知府,不久擢升江西觀察使。
顧孝威夫人王氏百齡大慶,朝廷特賞。百官往賀,子孫齊集,盛況空前。正當斯時,顧孝威翩然歸來,合家驚喜莫名。孝威告以得仙人相救,死而復生,今晚福未盡,故仙人遣歸,使合家團圓,以享天倫之樂云云。
在明清通俗小說中 《忠烈全傳》地位不高,又因該書流布甚少,今已罕見其刊本。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雖列該書,所據僅為鄭西諦所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本,本人亦未見。至于品評該書之文字,更為稀見。倒是書前戲筆主人序中有一段評述:“文字無關風教者,雖炳耀藝林,膾炙人口, 皆為茍作。”而稱頌該書 “淋漓透達,報應分明,意則草蛇灰線,文則中矩中規,語則白日清天,聲則晨鐘暮鼓”,認為“此有系風教之書,即當繕寫公諸同事”。戲筆主人此言,雖失之謚美,然而該書所述顧孝威一門精忠報國,廉政愛民之故事,其認識和審美價值卻是不可抹殺的。
考《忠烈全傳》成書之時代環境,則可見該書借古諷今的警世作用。《忠烈全傳》成書于明正德元年,即明武宗朱厚照當政時期。明代自弘治至正德,統治已經十分腐朽、反動,武宗本人即是一個典型的荒淫無道之君。他不僅在宮內奢侈淫樂,還四出巡游,所至劫掠財物,強搶民女,以至 “市井蕭然,白晝閉戶”。廠衛之特務統治亦日益殘暴,階級矛盾日漸加深。在此背景下,文人們深感直接表達自己對現實不滿的思想感情有困難,因此紛紛借用歷史題材來托古諷今,寄托理想。《忠烈全傳》即是如此。
就《忠烈全傳》 的思想性而言,首先應予肯定的是它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是通過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來體現的。書中作者濃墨重彩描繪了三個主要人物: 顧孝威、他的如夫人姚夢蘭、孫子顧文學。這三個形象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抵御外侮、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式的人物。該書的前四十回所述的主要事件是交趾國王都羅可汗覬覦大唐江山,倚仗蜈蚣道人妖法大舉犯境,此時邊關無人可敵,連連向朝廷告急。身為一名小小縣令的文官顧孝威和他深藏仙術的如夫人姚夢蘭立即赴京揭下朝廷的招賢榜,毅然承擔了為國靖難的重任,充分顯示出在國難當頭之際,那種不計身家性命,“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姚夢蘭獨挽狂瀾,大破交趾,殺蜈蚣妖道,降服都羅可汗,從而解除了國難,這個花木蘭式的愛國女英雄形象,正是作者愛國主義理想的具體化身。
顧孝威這個人物最為感人之處,也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當姚夢蘭不幸早逝,交趾國新君現里艮牙倚仗巨靈神獸之威再次興兵侵唐,舉國無人可敵。皇命急召姚夢蘭、顧孝威征番。此時,身為一介文官的顧孝威只要報告朝廷夢蘭已逝,自己當可不必從戎。顧孝威的夫人王氏亦勸諫道:“當日征伐,虧得孫姬(指夢蘭從繼父姓孫)今日云亡,如何前去?況老爺不過是個文官,怎知兵法?”而顧孝威卻道: “孫姬固已云亡,我雖不知武藝,而參贊機謀,亦可去得。”又道: “今當有事之秋,豈可不效犬馬之勞?即粉身碎骨,亦顧不得了。”隨即毅然從軍征番,且為國捐軀。顧孝威這種國難當頭不惜以身殉國的愛國思想和行為,正是中華民族歷來所推崇的壯舉。
《忠烈全傳》后二十回寫顧孝威之子顧湘掛帥征番,其孫顧文學為參軍。顧文學設奇計,夜襲番營,擒殺巨靈神獸及番帥,降服番王,于是國難得解。貫穿這后二十回的主題,與前四十回一樣,仍然是愛國主義。顧孝威一家四代所謂 “滿門忠烈”,集中體現的就是這種以身報國的愛國精神。這正是《忠烈全傳》一書的精華所在,其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也在于此。孫楷第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忠烈全傳”條中說: “據鄭西諦云:書中主人為顧孝威,居官清正,娶五妾,富貴功名,冠絕一時。則亦才子佳人之作也。”孫氏概述該書是寫顧孝威一門“功名富貴,冠絕一時,”指該書“則亦才子佳人之作也。”這種說法,實際上是舍本逐末。
其次,《忠烈全傳》所體現的廉政愛民思想也是應予充分肯定的。書中寫到顧孝威初為江西大名縣令時“大名市多偷盜,百賈苦之。”顧孝威能深恤民瘼,“斷獄如神”,清除了為害大名縣多年的匪患,使得大名“人人安逸無盜賊之憂,家家清靜永無警惕之患,”因此萬民額首稱慶。顧孝威久任大名縣令,能一貫為官清正,從不受賄貪贓,又不認鄉紳情面,遇事皆能從公斷直,以至于 “大堂可以多時不坐,刑具可以成日不施”,真正是“草生獄靜,政善官清。”其后,顧孝威之孫顧文學任山東東城縣令時,廉政愛民尤過先祖。顧文學為東城令五載,政清民和,不料某年東城大旱,赤地千里,顆粒無收。無奈上臺不知體恤,嚴檄催科。在此情形下,顧文學與其父變賣家產,代民償稅,并且賑濟饑民,全活無算,百姓為之頌聲載道。書中關于顧孝威及其后人為政清廉,愛民如子的種種描述,體現了作者濃厚的民本思想。把這種民本思想放在明武宗暴虐統治的時代背景下來衡量,其反對暴政的積極意義是很明顯的。即使放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衡量,顧孝威、顧文學為政清廉,不謀私利的行為,也是值得肯定的。
《忠烈金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其成功之處,書中作者濃墨重彩塑造了一個安邦定國的民族女英雄——姚夢蘭。這個傳奇形象的浪漫主義色彩十分強烈,反映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理想追求。同時也表現出作者敢于沖破封建時代輕賤婦女的傳統觀念,而塑造出這樣一個不是須眉勝于須眉的巾幗英雄形象。作者寫姚夢蘭可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姚夢蘭在未得仙術之前是一個命途多劫,可憐又可敬的“弱女子。”當她的繼父孫虎勒逼夢蘭改嫁濟南知府的惡少吳賴為妾時,面對吳府的逼婚,夢蘭毫無倚仗,卻能果斷地以死相抗,迫使橫行跋扈的吳知府父子也不得不打退堂鼓,顯示出夢蘭這個“弱女子”外柔內剛的可貴性格和追求婚姻幸福的崇高品質。《忠烈全傳》中有些對白也寫得十分精彩,充分表現了人物的個性。請看吳賴家前來催嫁的養娘與夢蘭的一段對白:養娘道:“大姐快些收拾吧。夢蘭道:收拾什么?養娘道:收拾箱子進衙內去呀。夢蘭怒道: 呀呸! 爹爹將我已許顧家,你主人身為宦,怎敢強奪良家女子?我是一朵火中蓮花,從心苗直苦到枝柯,怎扭做并頭蓮?那養娘道: 那顧家又不聘你做正室,一般做妾,何必固執如此?夢蘭道: 你卻知道什么來?我是個烈性女子,你莫這等簸弄。養娘道: 這是你爹爹 (指孫虎) 主張,還當以奉命為重。夢蘭聽了大哭道: 我那親爹爹呀,既沒個親娘又生我做甚?養娘道: 你看他們穿得何等整齊,吃得何等香美? 夢蘭道: 盡他一家兒吃著,把百姓脂膏卷盡,就是他錦繡妝花,珍饈百味,我是個無福人,難以消受。養娘道: 你縱然不愛穿吃,我家大爺 (指吳賴)是一個豪華公子,難道不比那窮秀才 (指顧孝威) 風流些? 你也該審量。夢蘭冷笑道:可知那進士雖是一枝筆,勝似他銅斗家私。養娘道: 大姐不可這等鄙薄他,他有的是黃金白璧,怕娶不出幾個絕世佳人? 只是與你有緣, 你休加了自己。 夢蘭道: 可又來? 他自有人受用著金銀玉畏,成就了富貴的姻緣,要窮人做什么? 養娘道: 大姐不可執性,你若不肯進去,看他何等聲勢,不但要累你爹爹吃虧,只恐好姻緣變做惡姻緣,不信你會插翅飛了上天去?夢蘭大笑道:這樣話只好向第一等沒志氣的下流說,可能夠嚇得我姚夢蘭一絲兒么?”
這番詞鋒犀利,生動而傳神的對話,寫盡了吳府爪牙養娘的威脅利誘,也寫盡了夢蘭的堅貞剛烈。把一個外柔內剛的姚夢蘭,寫得栩栩如生,這是作者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成功例證。
另外,作者對姚夢蘭兩次自殺 (一次因拒嫁吳賴為妾自殺,一次為繼父孫虎撕毀婚書誆騙顧孝威而自殺) 的細節描寫也很成功,充分表現了夢蘭為了愛情幸福,寧死不向邪惡屈服的可貴精神,讀來亦是催人淚下。
除了姚夢蘭這個形象塑造得比較成功之外,其他眾多的正、反面人物形象則顯得平平。對這些人物的語言及行事,大多是敘述性的介紹,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這不能不說是《忠烈全傳》 藝術上的粗糙之處。
就思想性而言,《忠烈全傳》的忠君思想,因果報應觀點等封建糟粕,都是不足取的。把夢蘭寫成是什么“幽蘭仙史被謫下凡受苦”,死后“仙樂來迎,重返天庭”,這不僅不能為夢蘭這個女中英烈增色,反而損害了夢蘭這個形象的可敬、可愛之處。作者這種在宿命論觀點支配下的描述,不能不說是明顯的敗筆。
上一篇:《廿載繁華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快心編》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