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記《王之渙》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1]一日,天寒微雪 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2]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3]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焉。[4]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倍矶涣?,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sup>[5]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睂び忠涣嬷幹唬骸伴_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6]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睂び忠涣嬷幵唬骸胺钪闫矫鹘鸬铋_,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7]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敝疁o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 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8]”因指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我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币驓g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sup>[9]之渙即擨歈二子曰:[10]“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 “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11]”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12]”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注釋】 [1]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詩人,做過主薄、縣尉小官。王昌齡(698—757):字少伯,太原人,唐詩人。玄宗時任校書郎,后貶龍標尉,被刺史閭丘曉殺害。有詩集五卷。高適(702—765):字達夫,渤海(今河北滄縣)人,唐詩人,做過節度使、散騎常侍等官。有《高常侍集》十卷。未偶:未遇(到出仕騰達施展抱負的機會)。[2]貰(shi式):賒。 [3]梨園:本指唐玄宗教授宮廷樂舞的處所,后來就成為了戲院和戲曲界的別稱。伶官:樂官,掌管樂舞。 [4]避席隈(wei威)映:躲在隱蔽角落里。隈,角落。映,隱蔽。 [5]這是王昌齡的一首七首絕句,題為《芙蓉樓送辛漸》。[6]這是高適五言古詩《哭單父梁九少府》的頭四句。 [7]這是王昌齡的一首樂府詩,題為《長信怨》。 [8]潦倒:失意,此處為粗鄙意?!栋腿讼吕铩泛汀蛾柎喊籽罚瑧饑鴷r代楚國歌曲名。《巴人下里》即《下里巴人》,是楚國民間俗曲,《陽春白雪》是一種高雅樂曲。事見宋玉《答楚王問》。 [9]這是王之渙的《涼州詞》(一名《出塞》)二首之一。[10]擨歈:(ye yu爺魚)即揶揄,用手勢嘲笑。 [11]歡噱:高興,噱,大笑。 [12]乞降清重:敬請清高貴重的客人光臨。
【譯文】 唐代開元年間,有三個以寫邊塞詩著稱的詩人。他們是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名聲不相上下,當時四處求官而沒有機遇,在外游止大體相同。一天,天氣很冷,飄著些雪花。三位詩人一同來到酒樓,賒了一壺酒,慢慢喝起來。忽然有戲班的十幾個藝人走到酒樓上舉行宴會。三個人離開座位,躲到隱蔽的角落里,圍在爐火旁觀看。不一會兒,有四個妙齡藝妓也相跟著來了,她們穿著華麗,打扮入時,個個妖媚裊娜,人人搖曳多姿。很快奏起音樂,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三詩人在角落里打賭說:“我們做詩都很有名氣,但水平又不容易分出高低?,F在我們可以秘密聽藝人詠唱,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是優勝者。”不一會兒一名藝妓按著節拍唱起來:“寒夜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喜不自勝,用手在壁上劃了一道說:“這是我的一首絕句?!苯又忠慌嚾顺溃骸伴_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也用手在壁上劃了一道說:“這是我的絕句?!毕嗬^又一名藝人引喉高歌:“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蓖醪g用手在壁上又畫了一道說:“我已經有兩首絕句了?!蓖踔疁o自以為早已成名,就對另外兩人說:“這些人都是粗鄙失意的藝人,唱的都是《巴人下里》式的俚俗歌曲。像《陽春白雪》式的高雅的歌曲,他們這樣的俗人哪里敢學呢?”王之渙指著眾藝人中最漂亮的說:“待她唱的時候,若唱的不是我的詩,我將一輩子再也不敢與你們比高低啦!若唱的是我的詩,你們可得跪在地下拜我為師呢!”三人嬉笑而安心等待。一會兒,輪到梳著兩個抓髻的少女演唱:“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蓖踔疁o作著手勢嘲弄二詩人說:“鄉巴佬,我沒有胡說吧!”于是三人開懷大笑。眾藝人不明白其中緣故,都站起來詢問:“不知諸位先生為何大笑?”王昌齡把三人打賭的事如實告知。眾藝人連忙躬身下拜:“俗人不識神仙,請求尊貴的客人屈尊光臨,賞臉參加宴會?!比私邮苎埲胱嬀坡犌媪苏惶臁?/p>
【總案】 這篇小說意在表彰王之渙的詩歌格調不凡,反映了詩人作品在民間傳誦的盛況。這里截取了詩人生活的一個側面,描寫得生動而有風趣。詩人賭唱的情景,王之渙鮮明個性,躍然紙上。
趙欽全
上一篇:逸史《獨孤生吹笛》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世說新語《王孝伯》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