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孫
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注釋】新痕:初露的新月。淡彩:猶言素彩,形容月色潔白秀美。深深拜:古代女子有拜月的習俗。唐李端《新月詩》:“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銀鉤:喻新月。寶簾:寶鏡。指天穹。玉斧:相傳漢吳剛曾以斧伐月中桂,見《酉陽雜俎》。金鏡:即圓月,暗喻國土完整。太液池:漢唐長安宮中的池名。此處代指宋代的宮苑池沼。端正:形容月亮正圓。
【鑒賞】這是一首詠物詞,作于南宋滅亡之時。上闋側重新月的美,下闋借詠新月隱約流露出傷時悼國的感情及重整山河的希望。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開始三句寫新月初升時的景象:一彎新月漸漸升起,懸掛在楊柳枝頭,它那淡淡的清輝,穿過花木,灑落大地,沖破昏黑的夜色。同時也點明了時間。接下三句寫女子月下的活動:“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這三句表面是說,新月雖然有圓的趨勢,然而只有一個人在深深遙拜,未曾遇見志同道合的拜月者。言外之意是復國有望,祈求月圓,卻無人奉合,感嘆自己的勢單力薄。孤寂之感,溢于言表。接下三句再寫新月:“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畫眉未穩”,說新月微露,好像沒有畫好的美人的娥眉,照應前面的“新痕”,暗喻當時在東南沿海一帶抗元勢力的立足未穩。“料”,揣測,就新月不圓再作想象:大概是因為月中嫦娥由于離愁別恨,懶得畫它的緣故吧。言下之意是嫦娥對故國尚懷愁恨,何況我們這些亡國遺民呢?“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詞人在一番遐想之后,又轉向對新月的賞愛,盡情傾吐對新月的喜愛之情。詞人之所以這樣賞愛新月,是因為新月意味著光明,代表著希望。
下闋起句首先用“千古盈虧”四字概括月亮的變化,接著卻以“休問”二字煞住。盡管月亮“千古盈虧”,團圓有時,但眼前的缺月卻難圓,詞人由此聯想到復國的艱難,所以說“休問”。接著糅人玉斧修月的傳說:“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詞人這里反其意而用之,既然缺月難修,縱有玉斧何用?“慢磨”二字,突出空磨玉斧、徒勞無益的哀感。然后順理說出“難補金鏡”。由月缺想到國破,由金鏡難補寫出山河難復,用月有圓缺自然之理反襯故國難復之勢,反映了南宋覆亡時知識分子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是說故國的宮苑池沼已荒涼不堪,不可能再像當年那樣賦詩詠贊新月的清冷了。“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這兩句從字面上看是等待月圓,實際上是盼望殘破的國家能像缺月重圓一樣恢復完整,這是詞人在絕望中仍存希望的表示。最后“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月圓后再看其中的山水,只怕是桂花老去,難覓其蹤。“看云外山河”,就是看故國山河。相傳月亮上的陰暗處就是地上山河的倒影,自己透過云層來看這倒影,就等于看到了故國山河。這樣就一掃悲觀情緒,表現出充滿希望的一面。
全詞筆法含蓄,明寫新月,暗寓故國,虛虛實實,讓人捉摸不定,造成一種空靈神秀的意境,充分體現出王沂孫的詞風。
上一篇:彭元遜《六丑·楊花》宋詞賞析
下一篇:張炎《綠意/疏影·詠荷葉》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