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即目·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云東嶺雨蒙蒙。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丘逢甲離臺內渡后,定居祖籍粵東鎮平(今廣東蕉嶺)澹定村。“村在鎮平縣北之文福鄉。鄉之西,翼然而起者廬山也。其山多松;山之主峰日松光峰,其麓有林,曰松林,灣曰松灣而澹定村在焉。”(作者未刊稿《松山書屋圖記》)此詩作于光緒二十五(1899)年,詩中所寫山村當即澹定。
這是一個深秋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過路雨。西邊雨腳已收,夕照輝映了西面廬山一角;而東邊的山嶺,還被雨云籠罩,蒙蒙小雨,尚未全停。“一角西峰夕照中,斷云東嶺雨蒙蒙”,寫的就是即目所見的一山之中氣候不齊的自然奇景。使人感到西山是“晴方好”,而東嶺是“雨亦奇”,這又恰似劉禹錫所歌詠的,“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竹枝詞》)不過劉詩主意,而這兩句詩主景,故尤具畫意。
前兩句所寫,偏于秋夕山中的氣候,而真正描繪山村即目所見的景色,還在下兩句:“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秋已深了,正是楓葉變紅,柿子成熟的時候。這時的山中,不僅楓林如醉,柿子也透出橙紅的顏色。“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毛澤東),正是最典型的秋色。故詩云:“秋在萬山深處紅。”末句之妙,在于那個“秋”字。“秋”本是季節,沒有色相。通常可以說“秋葉紅”,卻不可說“秋紅”。詩人山村放目,所見“在萬山深處紅”的,本來是楓老柿熟的山林景色。然而他偏不說“林楓欲老柿將熟,都在萬山深處紅”——那樣寫本無可指摘,然而一切落實,反不如“秋在萬山深處紅”一句為靈妙。“秋”可以囊括楓、柿等秋葉、秋實,而不局限于楓葉柿實。這樣寫,使本不具形色的“秋”有了形色,變得賞心悅目。如果將寫詩下字比作弈棋,詩人這就是棋高一著,一字下去,全局皆贏。
此外不可忽略的,還有第三句的“欲”、“將”二字。“楓老”、“柿熟”,都指向末句的“紅”字。然楓過老則葉枯,柿過熟則實稀。唯有欲老未老之楓葉,將熟未熟之柿實,才紅得富于生機,紅得耐人玩味。只讓人感到欣喜,而不會引起感傷。這和葉燮《梅花開到九分》的取義,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上一篇:曬舊衣·周壽昌
下一篇:山房夜雨·黃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