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集·古文觀止
最流行的古文選本。編選者吳楚材、吳調侯是兩叔侄,他們生活在清初,沒有功名,按照當時的標準看,都是無名之輩。他們編選這部《古文觀止》 的目的,無非是為初學寫作的人提供一個范本,別無奢望。“觀止” 一詞,出自《左傳》: 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樂舞,當看到 “韶” 舞時,便贊嘆道: “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觀止” 就是觀賞到此為止,意思是盡善盡美。吳氏叔侄就把 “觀止” 兩個字拿來作了書名,言外之意就是,他們這部選本選錄的是古文的精華。這雖然有 “王婆賣瓜” 之嫌,但對于初學者來說,的確算一個較理想的選本。首先,《古文觀止》選錄的文章,絕大多數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可供初學者反復玩味、細心揣摩; 其次,它打破了過去選家的規(guī)矩,不但駢體文和散體文兼收,而且經史雜陳,可使讀者一卷在手便能窺見各種文體的面貌; 最后,全書選錄先秦至明末二百二十二篇文章,分量適中。這三點對初學者來說,都是非常實際的,故 《古文觀止》 一問世,便暢行不衰,與 《唐詩三百首》 同為古典文學普及讀物的雙璧。需要指出的是,吳氏叔侄的時代,作文的目的首先是為了通過科舉考試,也就是說,要會寫 “八股文”,這種文體在語言、結構、文體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他們編選 《古文觀止》的直接目的,就是幫助讀者從名家名篇中揣摩八股文的秘訣,因此書中的評點也是根據 “起承轉合” 的套數,來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技巧。這些評點分析,盡管有些老生常談,但大多還是非常精彩的。現代有些學者批評編選者是 “八股眼光”,說是 《古文觀止》 沒有反映出古代散文發(fā)展的線索,沒有照顧各種風格流派,遺漏了許多名篇,如果按照這種標準來編選,篇幅至少擴大十倍,《古文觀止》 也就不成其為 《古文觀止》 了。
上一篇:史學·史籍·古今圖書集成
下一篇:文學·文集·古文辭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