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周良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光明,
牢黑得不知道自己可有眼睛,
一天,放風開禁,打開窗門,
反被陽光突然戳得眼花頭暈。
我一直——等,等,等,
我總是——信,信,信,
相信地上的房子都能打開窗門,
等見到陽光不會眼花頭暈。
像沙在珠蚌里磨磨磨,
像珠在蚌沙里滾滾滾,
在等得難熬中,還等,
在信得難以相信中,還信。
對同志友愛,對長者尊敬,
有難相互支持,只有一片真心,
流逝的歲月,當人遇不幸,
時光只像珠沙磨珠磨得越珍。
最終,它只能是無價的,
生活的信念,真理的追求,
璀璨純凈的感情——
一顆真的珠,真的心……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在1979年3月訪問海南島的珍珠養殖場,珍珠艱難的生長過程激發了他的靈感,并由此聯想到人在長期的逆境和等待中情感的磨煉。于是,他以珍珠喻人,寫下了這首謳歌人在苦難中高尚情操和堅定信念的抒情詩篇。
全詩分五節。第一節描寫珍珠長久的水下生活和今天的喜見天日。這是黑暗與光明對比鮮明的兩個世界、兩種生活。作者把珠蚌比作黑牢,“黑得不知道自己可有眼睛”,既夸張又真實,眼睛由于久不使用而似乎變得不存在了。作者又將珍珠的取出喻為“放風開禁”,“反被陽光突然戳得眼花頭暈”,既寫出光明之強烈,又表現了習慣于黑暗的眼睛不能適應光明。以眼睛的感覺功能為線索,以黑與亮、禁與放為對比,這一節詩描繪了珍珠命運的變化,隱喻著粉碎“四人幫”后生活出現的歷史性轉折。第二、第三節詩圍繞著珍珠在長期的黑暗生活中兩個主要的心理活動,即等待和信念,表現了它堅韌和執著的思想性格。兩節詩各有側重。第二節通過“一直”、“總是”的時間性狀語和“等,等,等”、“信,信,信”的反復手法運用,突出了時間之長和感情的執著;第三節則以兩個“難”字(難熬中,難以相信中)和兩個“還”字(還等,還信)的強調,反映出境遇之艱難與信念之堅韌。第四、第五兩節是全詩的最后部分,主要點明了“等”與“信”的具體人生內蘊,并贊美了它的情感和個性價值。這兩節詩之間是具體與一般、鋪墊與升華的關系。第四節將等待與信念具體化,表明了正常合理的人際關系應該是這樣的:“對同志友愛,對長者尊敬,有難相互支持,只有一片真心。”這一理想和愿望是很有針對性的,它滲透著對“文化大革命”中階級斗爭擴大化所造成的病態社會現象的批判意識。第五節把珍珠的高尚品格上升到追求真理的人生高度加以認識和謳歌,點出了全詩的題旨:“一顆真的珠,真的心,”即借珠喻人,贊美人在苦難中結晶的純凈、真誠、無價的情感。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在于人和珠之間的對應描寫及互為喻比。一方面,作者大量運用明喻修辭手法,如“像沙在珠蚌里磨磨磨,像珠在蚌沙里滾滾滾”,“時光只像珠沙磨珠磨得越珍”,從而在人珠之間建構起想象的對應關系。另一方面,作品又貫穿著擬人化手法,將珍珠的生成過程和外部特征充分人格化,賦予人的情感和品質,如用“放風開禁,打開窗門”寫珠從蚌殼內取出,以“眼花頭暈”寫珠的感覺,通過“等”與“信”表現珠的思想活動。以珠喻人的藝術構思,使本詩具有巨量的思想內涵和深刻的現實意義。我們從珠的生成環境,可以聯想到人在“文革”十年中的命運和情感經歷,可以反思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可以悟到苦難與心靈凈化的辯證哲理。此外,本詩在反復和排比手法的運用上也較為成功。前者如等等等,信信信,磨磨磨,滾滾滾,強化了情感的濃度和表現的力度;后者使詩句顯得整齊勻稱,造成一定的氣勢,易于誦讀。
上一篇:《王貴與李香香(原詩略)·李季》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珠和覓珠人·陳敬容》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