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虎行·黃景仁
都門歲首陳百技,魚龍怪獸罕不備。何物市上游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初舁虎圈來廣場,傾城觀者如堵墻。四圍立柵牽虎出,毛拳耳戢氣不揚。先撩虎須虎猶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聲如雷,牙爪叢中奮身入。虎口呀開大如斗,人轉從容探以手,更脫頭臚抵虎口,以頭飼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繞闌走。翻身踞地蹴凍塵,渾身抖開花錦茵。盤回舞勢學胡旋,似張虎威實媚人。少焉仰臥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觀者一笑爭醵錢,人既得錢虎搖尾。仍驅入圈負以趨,此間樂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頤使,伴虎人皆虎唾余。我觀此狀氣消沮,嗟爾斑奴亦何苦!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此曹一生衣食爾,彼豈有力如中黃?復似梁鴦能喜怒?汝得殘餐究奚補?倀鬼羞顏亦更主!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
不少馬戲團養有獅虎之類的猛獸。經過馴獸師的訓練,猛獸馴化,聽人驅使作各種表演以娛樂觀眾。這種馴獸術古已有之,而且遍及世界各地。觀眾看馴獸表演時,莫不鼓掌喝采,卻從來沒有誰想到那猛獸有什么不幸。詩人黃景仁獨具慧眼,他看出這是一幕絕大的悲劇,觀罷百感橫生,寫下了這首《圈虎行》。顯然,傷心人別有懷抱。他從猛獸的失去自由、性格被扭曲,聯想到人間同樣的悲劇——英雄才略之士,不得志于時,困于牖下,迫于威約,拘于衣食,不得不拋棄自由,扭曲個性,摧眉折腰以事主;主人靠這些人之才之力,建立功勛,攫取高官厚祿,然后出其唾余以養士。結果,才智之士被人戲弄,而“侯之門仁義存”。這是人間最大的不平!《圈虎行》的主旨就是為此鳴不平。
古風章法,講究換韻,一韻一意,韻轉意遷。這首七古共四十二句。前二十七句敘虎戲,六次換韻,可看作六小節;后11句抒發感慨,一韻到底,不再換韻。介乎兩者之間的四句(“仍驅入圈”以后),是束上啟下的過渡,可以獨立,也可以附于敘寫虎戲之末,作為第一大段的第七小節。
第一韻四句,緩緩而起。北京的春節期間,各種娛樂無奇不有,其中也有“役使山君作兒戲”的馴虎表演。這里用“何物”(什么東西!)稱呼馴獸者,用“山君”稱呼老虎,褒貶之意顯然。
第二韻四句,虎戲登場。“毛拳耳戢氣不揚”:虎毛卷曲,雙耳下垂,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已經不像一頭猛獸了。但觀看虎戲的人對此并不在意,傾城而出,環立四周,把場地圍得風雨不透,等著看老虎的表演。
接下去四韻十九句,直到“人既得錢虎搖尾”止,分層敘寫虎戲的各個場面。“游手兒”先撩虎須,虎貼服不動;次立直棒(棓),虎前爪搭棒如人立;然后,此人猛喝,虎應聲大吼,其聲如雷,張牙舞爪,馴獸者奮身而入,毫無懼色,這是第三韻,寫虎戲開場表演。第四韻共七句,寫虎口大張,馴獸師先伸手入虎口,又脫帽把頭送進口中,可老虎并不咬他,只是用舌頭舐他的頭皮,就像舐自己的小虎崽一樣(:小仔)。這是虎戲表演中最驚險的場面。第五韻寫老虎舞蹈,極為精采。那虎先蹲踞在冰雪地上,虎爪向后用力掀爬,把地上雪花冰末紛紛掀起;然后抖動渾身像織花毛毯般的皮毛,旋轉起舞(胡旋舞)。表面上看,它是威風抖擻,其實不過用這種動作向人獻媚,逗人歡喜。第六韻寫老虎臥地裝死,丟塊肉到場地上,它馬上霍然而起,引得觀眾嘩然大笑,紛紛湊錢給馴獸者。這時,老虎也不斷地搖動尾巴,似乎在向觀眾致意道謝。這一韻是虎戲的尾聲。
以上四韻十九句,寫馴虎表演,形象逼真生動,情節的發展變化,高潮結尾,井然有序?;⒊醭龌\,毫無生氣;作一個直立動作,也并不精采。隨后,人呼虎吼,漸起風濤;虎口探頭,令觀者心悸膽裂,驚險萬狀;到抖開錦毛作胡旋舞,進入表演高潮;最后臥地裝死,搖尾收錢,猶有余波蕩漾??v觀這大段描寫,盡管那虎也曾大吼如雷,只由于馴獸師先下了口令(“人呼”);盡管它作了急速旋轉的舞蹈,“似張虎威”,究其實原不過取媚于人。它已經完全聽人驅使,往日在山林興風狂嘯、威震百獸的雄風,一點也看不見了。當其臥地裝死,投肉即起,得錢搖尾,任人趕進虎圈中負之以趨時,它已空具虎皮,類乎犬羊了,哪里還有一點點“獸中之王”的氣象!有心人不禁要問:這虎的天性到哪里去了?何以被扭曲到如此地步?它簡直一身奴顏媚骨,令人覺得可恥、可憐、可悲!再一想:受饑餒鞭撻之苦,積威約之漸,不正是它的個性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嗎?誰實為之?孰令致之?我們若一味鄙視猛虎的搖尾乞憐,而不譴責扭曲它的本性的惡勢力,能說是公平嗎?
那個過渡段(“仍驅入圈”以下四句)也寫得言簡意深。“此間樂”用蜀漢劉禪亡國居晉、樂不思蜀故事,說此虎已經完全忘掉了獨霸山林、君臨百獸的尊嚴,習慣于人的飼養,俯仰隨人,還以為這些飼養虎者是它的恩人,甘心供其驅使;殊不知馴獸者正是靠虎的表演來賺錢為生的,他們吃的喝的全是老虎的唾余!詩到這里,翻出了一場“誰養活誰”的哲理論辯,尋常語足以發人深省,使全詩極自然地過渡到結尾大段議論。
結尾這一段發議論、抒感慨、寄身世浮沉,哀樂生平之意,語語憤激,語語沉痛。他責怪這只老虎:被捕時不能斷足(決蹯)而逃,太不聰明;后來又不能沖決牢籠,可見缺乏勇氣。那些飼虎人又不是古代中黃伯那樣真正力能伏虎的勇士,(你為什么就害怕他們?)他們也不像周代的梁鴦那樣是真正的馴獸師,(你為什么甘心受其驅使?)這些人一輩子靠你養命,你反過來只能食其殘羹剩炙,你這樣干又何苦呢?連倀鬼都會替你羞慚,要另擇主子了。假如你遇到舊日山林中的同伴,它們會笑你還抵不上一只小老鼠?。∵@段議論,從表面看,詩人僅僅是個旁觀者,在悲天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其實,這句句是詩人在痛苦地作自我剖析,是自怨自悔,自鳴不平。更巧妙的是:看似自嗟自怨,骨子里卻在怨恨那個社會,那種世態人情。黃景仁本是胸懷大志、心雄萬夫的智能之士,但卻迫處人藩籬之下,依人作計,俯仰隨人。他寫《圈虎行》,無非托物言志、以抒憤懣。由于他的遭際代表了當時許多下層知識分子的不幸,這段議論便無形中有一種鼓舞人們起而抗爭的力量,客觀上代表了下層知識分子渴求自由解放的呼聲,因此這首詩具有強大的、震聵啟聾的精神力量。
敘事性質的古風大多篇幅較長,講究氣勢雄健,縱橫捭闔;最忌孱弱呆滯,疲沓無力。善作古風者,如舞九節鋼鞭,鞭雖長而有節,節節連貫,節節有力,使起來是一個整體,虎虎生風。景仁七古學太白,最得神髓。這首《圈虎行》,一連三十多句記敘,常語與奇語間出。常語似龍舞中長龍的龍衣,奇語則像龍的骨節,支撐著整體,騰挪變化,矯健有力;忽抑忽揚,忽奇忽正,使全詩靈活飛動。舉例來說:“盤回舞勢學胡旋”,熱鬧的描寫之后,緊接一句冷峻深刻的“似張虎威實媚人”;在“少焉仰臥若佯死”的靜態描述后,緊接一句“投之以肉霍然起”;在“人呼虎吼聲如雷”后面,接寫“牙爪叢中奮身入”,由于有這些奇正變化,長詩便顯得意氣縱橫,毫無呆滯之累。無怪乎孫星衍說:“仲則(景仁字)《圈虎行》為七古絕技。”
其次,第二大段抒發議論,一韻到底不換韻,讀之仿佛詩人面對此虎一口氣數說下來,顯得語重心長。句型多用否定句和反詰句,語語有力;而勁氣內斂,言在此而意在彼,更具蒼涼萬端的情韻。全詩仄韻多,平韻少,越發見出英雄氣短之慨。這種聲情契合之美,也體現了黃景仁對七古的藝術追求。
上一篇:秋宿葛嶺涵青精舍·厲鶚
下一篇:人日·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