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孟子
是戰國中期孟軻及其門徒萬章、公孫丑等撰著的孟軻的言行錄和對話篇。研究孟子思想的最主要的資料。全書七篇。篇目依次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分為上下,共261章(有本分為260章)。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數字,沒有特定的含義。孟軻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本書對他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哲理、教育思想等均有所載。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孟子關于心性學說、“仁政”思想、理想人格和排斥“異端”方面的論述和闡釋。書中把孔子的“仁”發揮為“仁政”,認為施“仁政”,“治天下可運于掌上”;并以“仁政”反對暴力,反對暴力革命。主張恢復井田制。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表現出一定的民本思想。書中宣揚唯心主義天命論,說“性善”是人們天賦的本質,仁、義、禮、智是“天之所予”、“人皆有之”;并以此建立了盡心、知性、知天的思想體系。又 把“天”和“才”結合起來,鼓吹“天之降才”等等。
該書文辭生動,說理清楚,邏輯嚴密,所以堪稱為先秦諸子散文的杰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在宋以前列于子部儒家,南宋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有關《孟子》一書的研究,歷代都有。主要有:東漢趙歧的《孟子注》、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義》等。今人所作而又通行的是楊伯峻的《孟子譯注》。
上一篇:醫學·孫思邈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