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翁格
莫怨春歸早,花馀幾點紅。
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這首詩一開始便發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莫怨春歸早!”
大好春光是人人喜愛的,可是經不住幾番風雨,幾番狼藉,匆匆春又歸去。面對一片慘紅愁綠,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曾為之黯然神傷,不是責怪東風無情,任意摧折百花,就是自恨無計留得春光常在。大量抒寫傷春、惜春情懷的詩詞,幾乎都在為春天即將離去而傷感怨嗟。本詩作者卻在這里力排眾議,說道:“莫怨春歸早!”
“花馀幾點紅”,詩人已經看到,春天盛開的百花正在凋萎,稀稀落落的幾朵殘花分明在告訴他春將歸去。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頹唐沮喪,仍是那樣地坦然樂觀。“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花開花落,原只是一時的現象,春去秋來,卻是宇宙間的永恒規律,雖然今天已經無可奈何花落去,但只要花根不死,花莖還在,到了來年,在東風吹拂下,仍會萌發新芽,開出新花,重新展現出大好春光。浩蕩東風歲歲有,春天自然也會年年來到人間。
推而廣之,人生的境遇也同樣如此。用不著為一時的挫折,暫時的逆境而垂頭喪氣,怨天尤入,留得根莖在,哪怕風橫雨狂!今年遭了災,明年又逢春。傷感嘆息無濟于事,不妨樂天知命,把希望寄托于未來。
作者出身于蘇州洞庭東山的一個富商家庭,他家在明季隆、萬年間因經營棉花、布匹及染料而致富百萬,但到了他父親翁澍手中,就家道中落了,產業全部變賣。作者此詩,可能與此特殊的身世、遭遇有關。我們不妨把它看作作者在身處逆境時的一種自我慰藉和自我策勵。
上一篇:暮夜醉歸入寢門似聞亡兒病中氣息·趙翼
下一篇:木棉花盛開,邀南山先生、章冉、玉生青皋、芑堂、研卿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