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詞·汪繹
一種風流得自持,水村天與好腰支。
月殘風曉無窮意,說與桃花總不知。
柳枝,由于它的柔弱嫵媚、婀娜多姿,更由于它的堅韌不折、盎然生機,最易引發人們的情感和聯想。在漢樂府中以它為題的詩歌就有橫吹曲中的《折楊柳》,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的《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的《月節折楊柳歌》等等。到了唐代,又形成了一個詠柳的高潮。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著名詩人都寫過膾炙人口的《楊柳枝詞》。與漢樂府不同,唐代詩人改五言古體為七言絕句,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往往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汪繹的這首《柳枝詞》可以說直接繼承了唐代詩人的風格,借詠柳而有所寄托。
首句描寫垂柳風流自持的格調。柳樹生于河堤湖岸之上,千絲萬條,搖曳多姿,枝繁葉茂,凡而不俗,確有萬般柔情,千種旖旎。詩人贊美垂柳的風流可愛,更肯定垂柳的穩重自持。表面上看柳條隨風搖擺,柔弱婉轉,但實際上它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枝干堅韌,挺拔不屈。這正是詩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人格。最能顯示柳樹風采的,自然是它的枝條,故次句以“天與好腰支”來夸贊那隨風起舞的柳條。在河渠縱橫的水村里,柳樹得天獨厚,茁壯成長。纖細柔軟的枝條如美人的腰肢,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柳條的這種美,是天然賦予的美,沒有絲毫的虛假造作。因此,它才讓人感到樸實可愛,單純可親。
詩的后兩句化用柳永《雨霖鈴》詞意,抒發感慨,寄托情思。北宋詞人柳永在仕途上坎坷不遇,失意無聊,他的詞“工于羈旅行役”,善寫離情別緒,飽含身世之感。《雨霖鈴》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其中寫道:“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表達了與愛人難以割舍的離情,流露出失意悵惘的情調。汪繹這首詩的后兩句直接借用了柳永的《雨霖鈴》的詞意,而又有所開拓。詩中將柳枝與桃花擬人化。柳枝的脈脈深情,無窮無盡,然而有誰能夠理解呢?桃花雖然絢麗奪目,富貴鮮艷,但花易飄零,色易衰褪,與柳枝的情性截然不同,因此它無法與柳枝溝通感情。后二句的感慨中,仿佛蘊含著詩人覓不到知音的苦惱,不被人理解的煩悶。
這首詩不以描摹柳枝的形態為主,而將筆墨集中于刻畫柳枝的風格神韻,從中寄托自己的細膩深情,寫來委婉含蓄,蘊藉遙深。
上一篇: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蕩泛舟二首(其一)·舒位
下一篇:流水·釋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