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概說】
“普門”,意指周遍圓通,又譯無量門。天臺宗將實相圓法周遍一切稱為“普”,實相的中道義無所蔽塞稱為“門”,即謂《法華經》所說中道實相之理,遍通一切,無所壅塞,故諸佛菩薩乘此理,能開無量門,示現種種身,以拔除一切眾生之苦,令成就菩提?!斗ㄈA科注》八曰:“普門即圓通之門也。”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覺開通無滯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稱為門?!逼臻T之說,亦為華嚴及密教等宗所用。華嚴宗認為,圓教所說重重無盡主伴具足之理,于一之中即攝一切法,亦即一門攝一切門,故立普門之稱。
“觀世音菩薩”,梵文音譯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中文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玄奘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鳩摩羅什的譯名。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大眾聲音”的菩薩,因觀世音菩薩曾經發愿,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時,即會得到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觀世音菩薩”。有的說法認為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但唐朝以前就已出現“觀音”簡稱,且唐朝諸多佛經典籍中,并未避諱“世”字。梵文原義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窺音”、“現音聲”、“圣觀音”等。他同時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在中國,觀音菩薩又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根據佛經記載,此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古印度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像既有現男相也有現女相的。到中國南宋以后,女性的觀音菩薩相已深植中國百姓心中。
“勖勉受法弟子”是通過介紹妙音和觀音兩位大菩薩游化十方、普度有情的種種神通智慧,來策勵受法弟子們受持此經。前品是專門介紹妙音菩薩的修行所得的善根和十方弘經的神通。本品則專門介紹觀世音這位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大菩薩是如何游化十方的。
本品的結構很清晰,有長行和重頌兩部分,主要內容是兩番問答。其中的長行有初番問答和次番問答,都是無盡意菩薩作為發起眾向佛陀請教,第一次佛陀回答了觀世音為何稱為觀世音,并說明稱頌觀世音名號可以解脫七難、三毒、滿愿,最后勸大眾常常稱念觀世音名號,這就是本品第一節的內容。第二番問答是世尊解釋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種身形游化世間的神通之力,并勸大眾恭敬供養這位大菩薩。后面的重頌內容相同、結構不變。
本品的原本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補譯的《添品法華經》,此品才有了重頌,這和比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譯本《普門品》相一致,但梵、藏本比隋譯還要多出七個頌。《添品法華經》在偈文前,還有莊嚴幢菩薩問無盡意菩薩,佛子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便遍觀觀世音菩薩過去愿海,告莊嚴幢而說偈言等文,與偈文“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語義不合,通行本已刪去,頌文之后,以持地菩薩稱贊本品功德作結。觀世音信仰很早就流行于西域,而且歷久不衰,因此,近人在中國新疆吐魯番發現了回鶻文和古代突厥文的《普門品》譯本,其回鶻文本由拉德洛夫??⒎傻挛目?。此外,有意大利文重譯本。還有日本渡邊照宏、長澤實導的兩種日文譯本等。
本品歷來是佛教信徒最喜讀誦的經典之一,寺院祈福消災幾乎必誦此品經文。佛教常把本品單獨刊行流通,稱為《普門品經》或《觀音經》。本品也是注疏極多的一部佛典。比較重要的注釋書有隋代天臺智顗說、灌頂記的《觀音玄義》、《觀音義疏》各二卷,其后宋代知禮各為作《記》四卷。其他古代相關論述及后世所作注解數不勝數。本品經文對佛教的傳播和發展有極大的作用,而且對中國文化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包括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學、藝術、民俗等,甚至對中國政權也曾有過影響。
上一篇:法華經《第二十二·囑累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