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性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
【出處】
《白虎通義·性情》,作者班固,漢代史學家。《白虎通義》一書把“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神學論加以發揮,把自然秩序與封建統治的秩序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提出了完整的神學世界觀。
【譯文】
人的五種基本性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仁、義、禮、智、信。
【賞析與啟迪】
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文書關于仁、義、禮、智、信的最早記載。仁,指的是愛人之心;義,指的是決斷事宜;禮,指的是言行符合章法;智,指的是遇事清醒;信,指的是誠實、守信。這五種美德,是人類的“常性”。
“五性”體現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而“仁”,則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由此可見,培養一顆仁愛之心,對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做人的藝術有多種,仁愛則是人際關系和諧的紐帶;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僅僅只是關注自己的利益,而且時時有忠義之心,處處表現出人情味;做事說話合乎禮儀與章法,不違反法律法規,簡單來講,哪怕讓“謝謝”、“對不起”成為一種習慣,都是一種良好品質的表現;聰明常人都具備,但智慧卻需要好好培育,遇事清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誠實”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沒有誠實,其他的品德就失去了它們存在與發展的根基。
上一篇:《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纷g文與賞析
下一篇:《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