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分者,天下之所共守者也。名分不立,則朝廷之紀綱不尊而法令不行。圣人以名分行道,曲士恃道以壓名分,不知孔子之道視魯侯奚啻天壤,而《鄉黨》一篇何等盡君臣之禮①。乃知尊名分與諂時勢不同,名分所在,一毫不敢傲惰;時勢所在,一毫不敢阿諛。固哉!世之腐儒以尊名分為諂時勢也;卑哉!世之鄙夫以諂時勢為尊名分也。
【譯文】名分,是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名分不確立,朝廷的綱紀就不尊貴,法令就不能實行。圣人用名分來弘揚道,寡聞陋見的人依仗道來壓制名分,不知孔子的道和魯侯相比有天壤之別,而《論語·鄉黨》一篇,記載孔子的言行,何等地盡到君臣的禮節。以此可知尊重名分與阿諛當今的權勢是不同的。在名分的事情上,一點也不能傲慢懶惰;在時勢面前,一毫也不能阿諛。頑固啊!世上的腐儒以為尊名分就是諂時勢;可卑啊!世上的鄙夫以為諂時勢就是尊名分。
注釋
【注釋】①《鄉黨》:《論語》篇名。其中描寫孔子在朝廷、君命召、入公門、過公位、執圭等時的容色。
上一篇:胸中有一個見識,則不惑于紛雜之說;有一段道理,則不撓于鄙俗之見。《詩》云:“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爭。”平生讀圣賢書,某事與之合,某事與之背,即知所適從,知所去取,否則口《詩》、《書》而心眾人也,身儒衣冠而行鄙夫也,此士之稂莠也。
下一篇:我身原無貧富貴賤得失榮辱字,我只是個我,故富貴貧賤得失榮辱如春風秋月,自去自來,與心全不牽掛,我到底只是個我。夫如是,故可貧可富,可貴可賤,可得可失,可榮可辱。今人惟富貴是貪,其得之也必喜,其失之也如何不悲?其得之也為榮,其失之也如何不辱?全是靠著假景作真身,外物為分內。此二氏之所笑也,況吾儒乎?吾輩做工夫,這個是第一,吾愧不能,以告同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