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門不啟扉,環堵蒙蒿榛。空瓢覆壁下,簞上自生塵。》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荊條編成的柴門緊閉著門扇,房舍四周長滿了野草。空瓢倒扣在墻角,盛飯的竹器蒙著厚厚一層灰塵。詩句描寫破陋的居室。前兩句是寫屋外: “不啟扉”,寫無人來往的冷落; “蒙蒿榛”,寫環境的偏僻荒涼。后兩句寫屋里: 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瓢”、“簞”尚且“覆壁下”、“自生塵”,更何況它物?詩人雖未直接描寫房舍的主人,但通過這四幅具有典型意義的畫面描繪,其貧窮程度已浮現在讀者眼前了。
注: 蓽(bì)門,用荊條、竹子等編成的門。扉,門扇。簞(dān),古時盛飯的圓形竹器。
《蓽門不啟扉,環堵蒙蒿榛。空瓢覆壁下,簞上自生塵。》古詩句出處:晉·江逌《詠貧詩》
上一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下一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原詩出處,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