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延壽《南史·王敬則傳》:“敬則曰:‘檀公(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本段前寫的是:當時皇帝病重時,東昏侯在東宮商量想造反。有人說,王敬則來了,東昏侯急忙收拾行裝,準備逃跑。王敬則聽到后,諷刺地說出了以上的話。“三十六策”本不過是隨便一說,如同現今所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中的“三百六十行”一樣,重點在“走是上計”。意思是什么辦法也沒了,只有一跑。后人硬湊了三十六策?!侗鴷啡撸阂?、瞞天過海。二、圍魏救趙。三、借刀殺人。四、以逸待勞。五、趁火打劫。六、聲東擊西。七、無中生有。八、暗渡陳倉。九、隔岸觀火。十、笑里藏刀。十一、李代桃僵。十二、順手牽羊。十三、打草驚蛇。十四、借尸還魂。十五、調虎離山。十六、欲擒故縱。十七、拋磚引玉。十八、擒賊擒王。十九、釜底抽薪。二十、混水摸魚。二十一、金蟬脫殼。二十二、關門捉賊。二十三、遠交近攻。二十四、假途滅虢。二十五、偷梁換柱。二十六、指桑罵槐。二十七、假癡不癲。二十八、上屋抽梯。二十九、樹上開花。三十、反客為主。三十一、美人計。三十二、空城計。三十三、反間計。三十四、苦肉計。三十五、連環計。三十六、走為上計?!叭?,走為上計”也作“三十六計走為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上一篇:《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