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老子
老子(前680?—前500?),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史記》記載他是春秋末期人,與孔子同時而稍長。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曾任周王朝藏書室的史官,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孔子曾向他請教過禮。后來周朝衰微,老子退隱,西行出關,著書“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這五千余言,便是我們今天見到的《老子》,又名《道德經》。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抄件又作《德道經》。
《老子》是一部反映老子哲學思想的重要著作,蘊涵著極為獨特而深刻的思想和極富啟發性的人生體驗,并以精辟而富有詩意的文字加以表述,文字十分簡約而內容卻相當豐富。
《老子》哲學的中心范疇是“道”。老子認為,“道”衍生宇宙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實體,孕育和產生整個物質世界。“道”無形、無象、無聲,超越時空而存在。
“道”集中體現為無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既然是無為的,循道必須順任自然。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皆以自然的狀態而運行、存在。既然“道法自然”,為萬物之宗,因此,天地間一切皆生于“無為”的自然。
老子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無知無欲、柔靜不爭,像初生嬰兒般地純真、質樸,因而,老子主張“絕圣棄智”、“無為而治”。社會政治最高理想應是小國寡民、清靜無為、沒有紛爭、沒有煩惱;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應是虛靜寡欲、退守無爭。老子構筑的這一質樸溫馨、純真自然、安閑自適的社會生活圖景,正是今天困守在拜金主義、物欲橫流的圍城中的人們對田園牧歌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的。
老子哲學中包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提出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命題,講出了“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等禍福以一定條件互相轉化的道理,系統地揭示出了事物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事物都無不在內部矛盾的作用下向其對立面轉化的本質。
《老子》是一部思想蘊藏極為豐富的智慧寶庫。老子的哲學充滿了深邃而富有生命啟迪意義的思想魅力。
《老子》在中國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后代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后注釋《老子》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十分罕見的。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魏王弼《老子注》、明清之際王夫之《老子衍》影響較大。
《老子》也是一部在世界文化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著作。《紐約時報》評選世界古今十大作家時,老子名列榜首。美國學者蒲堯明肯定《老子》“是未來大同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所以,老子既是中國的,更是“國際性的”(蘇聯漢學家李謝維系語)。
上一篇: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