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注釋】
選自宋代蘇軾《前赤壁賦》。
白露:秋天的露氣。
縱:任憑。
一葦:代指扁窄的小船。
所如:所能航行之處。
凌,在上。
萬頃:寬闊的江面。
【賞析】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團練副使,七月,蘇軾夜游赤壁,寫了《赤壁賦》,因同年十月還寫有《后赤壁賦》,故世人稱之為《前赤壁賦》。關于寫作此賦的緣由,蘇軾在《與范子豐》的信中曾有記述:“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傳云曹公敗所——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今日李委秀才來相別,因以小舟載酒飲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赤壁賦》文辭、意境兼美,首段描繪新秋赤壁夜景,一開始便勾畫出一幅奇麗的景象,令人神往: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意思說:月光下,江面白露橫生,水光閃耀,直接云天。任憑小船漂流,馳向茫茫無邊的江面。
靜謐的夜,水天茫茫,月光照臨下,江面上波光閃耀,上接云天,這些優美而有靈性的語言,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優美而奇妙的圖畫中。這些眼前仿佛可感的形象,相互交融,構成了一個靜美、明朗而有生氣的境界,如詩如畫,文情詩意兼美。坐在一葉小舟上,置身茫茫無際的江流中,心中油然而生的,就是一種超然物外、于世無涉的情感,所以作者想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了。
這一句,奇詞麗句,恍若仙境,增添了一種惝恍迷離的情趣,置身其間,很自然地便會受到感染,產生出與作者相同的意趣,也想月夜乘舟,在萬頃茫茫之間,縱之如之,去感受無拘無束,超塵拔俗的快感了。
上一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