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釋】
選自唐·韓愈《雜說·四》。
才美:才能美質。
外見,向外顯現出來。見,同“現”。
且:或,也許。
欲與常馬等:希望和普通馬一樣,達到普通馬的水平。欲,要求。常馬,普通的馬。等,相同。
不可得:不可能,辦不到。
安求:怎么能要求。安,怎能、怎么、哪能。
【賞析】
韓愈在《雜說·四》里,為我們揭示了人才培養的道理:千里馬之所以成為千里馬,最根本的是由其自身資質決定的。但千里馬的發現和發揮作用,不僅決定于有否善于識馬的伯樂,也與千里馬是否得到很好的喂養有關。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意思說:千里馬雖有一日千里的能力,然而吃不飽,力量不足,才能美質沒有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它想與普通馬得到一樣的待遇都不可能,又怎能要求它一日千里呢!
作者認為,千里馬沒有被發現,常常跟它吃不飽,力量不足,才能美質沒有顯現出來有密切關系。他從千里馬的才具與食量的關系出發,指出在“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的情況下,它食不果腹,連跟普通馬相等的飼料都得不到,其千里之能怎么能表現出來呢!即是說,千里馬之力量要發揮出來,有待于食飽力足這個條件,沒有達到這個條件,千里馬的“才美”便不可能表現出來。從這個角度看人才問題,說明對待杰出的人才,為他們創造一些特殊的條件是十分必要的。沒有一定的條件,他們的聰明才智也很難表現出來。
作者還從馭馬者的角度,指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也是不行的。因此,當權者應該食之以盡其才,策之以合其道,鳴之以通其意,即是說,在人才的使用上,應充分發揮其特長,為其創造必要的條件,對他們的意見、想法,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千里馬才能充分發揮其千里之能,優秀人才才能脫穎而出,發揮其重要作用。
上一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