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注釋】
選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以:依。
物:事物。
遷:變化。
發:抒發。
【賞析】
這是南朝梁劉勰關于詩文創作中物、情、文三者關系的見解。他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
“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意思說:不同的歲時,有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面貌;詩人的感情隨著景物的不同而變化,語言根據感情的變化而運用。
劉勰認為,在情與物的關系中,物是第一位的,他在《詮賦》篇中說:“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辭必巧麗。”客觀事物的激發,使人產生了喜、怒、哀、樂等各種感情。這里,“物”,既指自然景物,也包括社會生活。劉勰進一步指出,自然景物和社會生活的不同變化,必定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感變化,即“情以物遷”。如《時序》篇中所言:“幽、厲昏而《板》《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意思說,西周末年幽王、歷王時期,政治黑暗,因此,《詩經》中反映這一社會現實的《板》《蕩》等篇表達出的是憤怒的情感。到周平王東遷,國勢衰微,反映這一社會現實的《黍離》等詩篇表達出來的則是悲哀的情調。所以,詩人心中有了喜怒哀樂之情,產生了創作沖動,并借助文辭來抒發,便產生了詩歌。劉勰還認為,在情、辭的關系上,一定是情在辭先,作品的內容決定形式。
劉勰肯定客觀現實生活引起人的思想感情變化和創作沖動的觀點,符合文學創作的規律。
上一篇: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