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宜之計不如萬世之慮
晉文公重耳和楚國在衛地的城濮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重耳對這一仗非常沒有把握,于是請來他的舅舅咎犯,問道:“我們這一仗應該怎樣打,誰勝的機會會更多一些呢?”咎犯說:“君主行使仁義的舉措,不滿足于忠誠和信義;兵勢爭于掠城奪地,不忌諱奸詐和偽訛。那么,我們用‘詐’來對付敵國,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重耳聽了沒有馬上表態,而是辭別舅舅,到謀士雍季的住所,問雍季同樣的問題。雍季答道:“和敵人作戰,就像捕獵一樣。如果將整個森林燒掉,一定會獵獲很多很多野獸,可是人們從此就再也沒有野獸可以捕獲了。行軍作戰也是一樣,我們如果不擇手段,可能會取得大勝。但是,從此以后我們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獲利機會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對付楚國還應該用堂堂正正的辦法。”
于是,重耳回去備戰了。他采納的是舅舅咎犯的策略,結果果然大敗楚國,重耳帶領眾將士得勝而歸。
回去后,晉文公犒賞三軍。論功行賞時,首先他想到的是謀士雍季,然后才是咎犯。這令臣僚非常不解,紛紛為咎犯鳴不平:“在與楚國的這一戰中,采用的是咎犯的策略,論功行賞,他理當排第一位啊!可是君主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雍季而不是咎犯呢?”
晉文公說:“我的確采納了咎犯的策略,但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只能夠解一下燃眉之急,顯然不是治國安邦的大略;而雍季的策略,雖未能解一時之需,但卻是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你們說我不應該首先獎勵他嗎?”
在做任何事情時,在緊急的情況下一定不要盲目地下決定,要慢慢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才會取得想要的結果。
智慧總結
生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事情,這個時候因為沒有心理準備,常常使人措手不及。為此,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稍安勿躁,用理智控制情緒,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不但問題得不到圓滿地解決,還可能會使事情更加復雜化。
上一篇:未雨綢繆,防不測風云
下一篇:歧嵩之交,君子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