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巒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注釋】
選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三峽》。
連山:連綿不絕的山。
闕:缺口,空缺。這里指中斷。
蔽:遮蔽。
亭午:正午,中午。
夜分:夜半,半夜時分。
曦月:太陽和月亮。
【賞析】
《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關于全國各地河渠水道等地理現象及風土人情的一部巨著。酈道元不僅是北朝杰出的地理學家,也是北朝著名的散文家,所以他撰寫的《水經注》,不僅闡明了《水經》中水道的地理形貌,也用優美的文筆,敘寫了河道兩岸的山川風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其中景物描寫,體物繪貌,貼切而生動,對后世山水游記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三峽》是《水經注》中最有魅力的篇章之一。他這樣描寫三峽的高峻氣勢: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巒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意思說:在三峽七百里路當中,兩岸都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層層山巖,重重屏障似的高山,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時分,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這是《三峽》開頭一句,它以大寫意筆法,從上到下,勾勒出七百里三峽全景:那聳峙兩岸的群峰,層層疊疊的山巒,沿著長江兩岸向下游鋪展,連綿不絕;山勢高峻陡峭,向上仰望,看不見天空和太陽,只有在“亭午(正午)夜分”,日月的光輝才能照進峽中。
這些次第描寫的景物,仿佛一軸山水畫長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七百里連綿不絕的高山,氣勢磅礴,奇險多彩。那接下來呢,后面會有什么?寫文章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三峽》的開頭就是鳳頭。開頭既然如此精彩,后面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僅僅從這一點上,《三峽》一開篇就讓我們體驗到了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
上一篇: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