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注釋】
選自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不求甚解: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
會意:體會,會心之處。
【賞析】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是一篇用史傳體寫的散文。傳主五柳先生是個隱士,姓氏不傳。為了便于稱呼,就以宅邊五棵柳樹作為稱號。由于受到尊敬,故而人們稱為先生。東晉清德玄談之風盛行,因而也出現以歸隱來獲取名聲、以清談來炫耀學問的假隱士。究其實,這些人是為了利祿而走此捷徑罷了。而五柳先生卻是一個真隱士,文中稱他: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說:喜歡讀書,但不求詳盡的理解;每有一點體會,便會高興得忘了飲食。
五柳先生不求名,不求利,“遁世無悶”,淡漠世事,不尚玄談,不愛榮華富貴,所以文靜不多言談。但隱士首先是士人,也就是讀書人,所以他生性愛好讀書。然而不同于流俗的是,他讀書是為了娛樂自遣,不是為了求取功名,不必按社會禮制標準,牽強附會,穿鑿曲解,去獲得官府的認同和欣賞。所以,他總是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書,從古圣賢那里汲取精神營養,求取真知,守志勵節。每當有一點心得體會,“便欣然忘食”,歡欣鼓舞,精神上獲得極大的充實和滿足。
除了“好讀書”之外,五柳先生還性好嗜酒。不過五柳先生的飲酒,不同于名士風流。五柳先生只是愛喝而已,既不標榜,也不風流,反而因為貧窮,窘相畢露,有酒就喝,一醉方休,根本不管別人的禮貌態度。所以五柳先生飲酒,任性而曠達,不矯情,不放肆,獲得了親友的理解和寬容。
南朝梁蕭統在《陶淵明傳》中稱:“(淵明)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文中這個“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性嗜酒”、清高灑脫,安貧自樂的五柳先生,其實就是陶淵明個人情懷的真實寫照。
上一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