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注釋】
選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山林之樂:在山林中自由生活的樂趣。
樂其樂:因別人的快樂而感到快樂。
【賞析】
歐陽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失敗,于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貶官知滁州,在滁州兩年多,政寬事簡,年歲豐稔,故經常去西南的瑯琊山游宴,留戀風景,并寫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文章以“樂”字為主線,由亭名推演出醉翁的“山水之樂”,由亭外之景、林泉之景、朝暮之景、四季變化引出“其樂亦無窮”,接著寫太守宴,眾賓歡,渲染太守與民同樂的情景。總之,始終從“樂”字生發,凸顯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內心境界: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strong>
意思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而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游覽山水的樂趣,而不知道太守也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作者描寫景物和人物的活動,從大到小,由遠而近,由外而內,最終聚焦到一個中心——醉翁身上,然后以“醉翁”為中心,緊密圍繞“樂”來進行描寫,先后用了十個“樂”字:描寫林壑之樂,四時美景之樂,山中游人之樂,賓客及禽鳥之樂。接著由禽鳥之樂推及眾人之樂,由眾人之樂升華到太守之樂,最后點明太守之樂在于樂民之樂,表達了作者陶醉山水、怡然自得的神態。而在這眾多紛亂雜沓的物態人情中,由于有了“樂”字的穿引,文意便顯得集中凝練,既表現了人與禽鳥的和諧共樂,更凸顯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操和胸襟。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為政一方,政績卓著,欣于太平,希望保持這種和平安定的環境,使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
顯然地,由于政治理想不能實現,作者放情山水之中,希望借此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所以,在作者怡然自適、悠游閑淡的外表下,在抒情氣氛濃郁的詩意描寫中,人們仍然可以體味到作者內心深處那種難以排遣的失意、寂寞、憂悶和苦惱!
本句是全篇的警策之語,其中兩用“知”與“不知”轉折造勢,一轉一深,顯示出作者深厚的煉句煉意的藝術功力。
上一篇: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