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注釋】
選自清·姚鼐《登泰山記》。
明燭天南:泰山上雪光明亮,照耀著南面的天空。燭,照耀。
汶水:即大汶河。發源于山東省萊蕪縣東北的原山,向西南流經泰山南。
徂徠(cúlái):山名,在今泰安城東南四十里處。
【賞析】
泰山為五岳之首,山勢雄偉,風景壯麗。千百年,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為它傾倒,為它吟哦題詠,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辭賦、繪畫、書法等藝術瑰寶。姚鼐的《登泰山記》,就是其中一篇優秀的游記。它以簡潔精練的筆法,通脫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冬季泰山日落的壯麗奇觀: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意思說:蒼山背負著積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夕陽照耀著山下城郭,汶水、徂徠寧靜如畫;而半山環繞的云霧,像是一條輕柔的玉帶。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冬,作者辭官歸里,從京城回鄉途中,路過泰安。正是一年中最嚴寒的季節,作者卻與好友——泰安知府朱純孝,相約游覽泰山。是日風雪交加,“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但作者二人不顧危險,堅持上了泰山極頂。傍晚時分,風雪初霽,放眼遠眺,“蒼山負雪”,眼前層層疊疊的山峰,披著皚皚白雪,銀裝素裹,一片晶瑩剔透潔白世界;而“明燭天南”,落日照在雪山上,雪光上映南天,呈現出一派明亮光彩的顏色。向下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徠山,沐浴在夕照中,呈現出一種靜寂的美,而環繞山間的云霧,就像一條輕柔的腰帶。
其中,“蒼山負雪”中的“負”字,顯出泰山的蒼勁雄放,雪色壯麗,同時,這一“負”字,也將泰山擬人化,使之由被動化為主動,有了一種巨人般的神韻;“明燭天南”中的“燭”字,將雪光反射,擬為紅燭夜照,更是出色地描繪出雪光映照南天的光彩。由于“負”、“燭”兩字煉得好,句中境界優美雄奇,能引起一種動感美的豐富想象。
而夕陽、城郭、高山、流水、薄霧……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繪成了一幅泰山落日奇特、神秘、壯麗的全景圖,色彩瑰麗,令人耳目一新,能夠帶給讀者別具一格的審美情趣和精神愉悅。而作者的興奮和喜悅之情,也在這鮮明生動的描述中流溢了出來。
上一篇:不是此詩,恰是此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