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無財非貧,無學①乃為貧;無位②非賤,無恥乃為賤;無年③非夭,無述④乃為夭;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出處】
《圍爐夜話》。
【注釋】
①無學:沒有學問。②無位:沒有地位。③無年:不能長壽。④無述:一生毫無建樹。
【譯文】
人沒有財富不能算是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的貧窮;人沒有地位不能算是卑賤,沒有廉恥心才是真正的卑賤;年歲不長久不能說是短命,一生中沒有做過值得稱道的事才是真正的短命;沒有子女不能說是孤獨,沒有高尚的品德才是真正的孤獨。
【賞析與啟迪】
自古以來,人們就將道德學問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對于“貧”、“賤”、“夭”、“孤”都有相應的價值尺度。一個內心充實、心靈美好的人,才算得上人格完善,而錢財、地位都不能作為評價的標準。
對各種利益的過度追求,很容易使人走入歧途、滑向深淵。在中國歷史上,宋朝奸相蔡京、清代貪官和珅,都是這方面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想當初,他們位高權重,聲名顯赫,而最終結局呢?一個貧困潦倒,饑餓而死;一個滿門抄斬,身首異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念,是一些拜金主義者曾經奉若神明的人生信條,在現今大行其道讓人擔心。
古話說:“貪如火,不滅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追求名利并無過錯,關鍵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貪欲,極度追求舒適奢侈的物質生活,不惜背棄良知道德,逾越法律法規,就不免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上一篇:《無言不讎,無德不報。》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