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摩詰才勝孟襄陽,由工入微,不犯痕跡,所以為佳。
【注釋】
選自明·王世貞《藝苑卮言》。
摩詰: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
孟襄陽:唐代詩人孟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工:刻畫精細。
痕跡:雕琢的印跡。
【賞析】
王世貞論詩,主張詩歌要講求工巧,但須工巧到微婉不露的境地,不能著上雕琢加工的痕跡。他舉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例子說:“淵明托旨沖澹,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謂為自然,謬以千里。”那么,如何使詩歌意境既達到佳境,又不露痕跡呢?他提出了“由工入微”的方法:
“摩詰才勝孟襄陽,由工入微,不犯痕跡,所以為佳。”
意思說:王維的才氣勝過孟浩然,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工整入微,遵循詩法而不露痕跡,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佳境來。
王世貞認為,要創(chuàng)造詩歌佳境,詩人可以憑自己的功力以求工,但必須“由工入微,不犯痕跡”。他承認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定規(guī)律,提出詩有篇法、句法、字法,必須嚴格遵守,但要求遵循詩法而不露出人工痕跡來。他認為,前人優(yōu)秀的作品均有成法,如《詩三百篇》和《古詩十九首》,都“極自有法”,只是“無階級可尋”。因此,要做到“由工入微”的境地,必須識得這無階級可尋的法,而不能尺尺寸寸,停留于一字一句之法上。同時,王世貞亦不反對潤飾,他提出詩歌作品必須“五色錯綜,乃成華彩”。他既重視辭采,講求造語精工,又反對過分追求辭藻,露出人為加工的痕跡,這些藝術主張,基本符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
上一篇:遇有操斛,一師心匠,氣從意暢,神與境合。|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山歌雖俚甚矣,獨非鄭、衛(wèi)之遺歟?而今雖季世,但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則以山歌不與詩文爭名,故不屑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