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注釋】
選自唐·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耳:語氣助詞,表示“而已”的語氣。
【賞析】
南霽云是張巡手下一員猛將,安祿山叛亂時,鉅野尉張沼起兵討賊,將之提拔為將。先在尚衡軍中,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時,南霽云奉命到睢陽與張巡議事,為張巡真心待人所感,遂留下為其部將。睢陽城破時,叛軍用刀脅迫張巡投降,張巡誓死不降,又勸南霽云投降,張巡便喊著他的名字,大聲激勵說:
“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意思說:男子漢大丈夫死就死了,可不能屈服于不義之師的叛軍啊!
古人講“義”。儒家把“義”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鬃幼钤缣岢隽x的概念,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孟子也很重視義,認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主張講誠信、履行諾言,都要以“義”為標準。如果不義的事,就不必守信用,兌現承諾。義是一種氣節、一種理想的人格和操守。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蹦軌虿粸楦毁F動心,不為貧賤失志,不為權勢低頭的人,是因為心目中有更寶貴的東西——仁、禮、義這些道德原則、信念和理想,值得崇尚。為了這些道德原則、信念和理想,他們持節守道,力行不改,經得起任何嚴峻的考驗。
南霽云就是這樣一個忠貞仗義、行動果敢、愛憎分明的愛國壯士。
張巡、許遠守城的兵力不足七千,被13萬叛軍層層包圍,遂派南霽云向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援。賀蘭進明忌妒張巡、許遠的聲威功績,不肯出兵相救。但他愛南霽云忠勇,便為他準備了美食與歌舞。南霽云憤怒地說:“我來時,睢陽城已經一個多月沒吃的了,我雖然餓,但從義來講,不忍心吃。即使吃了,也吞不下去。”說完,憤然斬斷一根手指,以大無畏的行動向賀蘭進明表示決心。南的忠肝義膽和顧全大局的行為,使“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南霽云見賀蘭進明不愿出兵,還想強留他,當即擯棄美食,馳出城門,箭射浮屠,直入塔磚半截深,并高聲宣稱道:“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睢陽城破后,叛軍招降他,南霽云一時未語。張巡大呼說:“南八,男子漢大丈夫死就死了,可不能向叛軍投降啊?!蹦响V云笑著說:“我原想(留下生命)有所作為。你這么說,我敢不去死嗎!”說完,英勇就戮,表現出一種剛強不屈的浩然正氣和凌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
宋代歐陽修《與高司諫書》中說:“士有死不失義?!薄犊v囚論》說:“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蘇軾《陳公弼傳》中說:“見義勇發,不計禍福,必極其志而后已?!碧岢亩际沁@種精神和人格力量。
上一篇: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