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前世無財當過客,今生愛字未為貧。
【譯注】
前世沒錢,笑笑就過去了;今生雖為一個窮書生,愛讀書就不算貧寒。
輯自《古黟楹聯》。
【感悟】
物質上的貧窮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貧窮才真正可怕。物質上的富翁和精神上的乞丐是完全可能并存的,隨著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享受,生活要求越來越高,精神層面則越來越空虛,越來越缺少價值追求和精神寄托。然而一個缺乏關愛、倍感孤獨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會覺得幸福。要使人們不做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就應當致力于豐富和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注重引導人們平衡好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故事鏈接】
長洲人王武,字勤中,一介書生。雖家道中落,仍慷慨好義,與人交往不設城府,遇見人無論貴賤老少都相待謙遜,相處融洽。王武善繪花卉翎毛,遠師趙昌、邊鸞,近法陳淳、陸治。
王武經常生病,晚年舊病屢屢復發,不再多作畫。但有的窮朋友總是勉強他作畫以便自己換錢,王武欣然提筆,說:“希望以此解你燃眉之急”。
族父年老,有孫女無力出嫁,王武又抱病拼命為他作了幾幅畫,讓他賣掉好置辦嫁妝。有賓客勸他保重身體,王武說道:“我財不足而力有余,怎敢惜力自愛?”
【延伸閱讀】
劉獻廷,字繼莊,別號廣陽子,北京大興人,清初學者。劉獻廷19歲喪父母,帶全家南遷隱居江蘇洞庭山,當時家財還有幾千兩銀子。后來幾百人跟他游學,慕義結交的四方奇士接踵而來,劉獻廷對其中窮乏者或蒙難者總是慷慨接濟,于是家財一天天減少。
有位鄰居的女兒已經許人,但未婚夫因為貧窮流落在外,母親要女兒退婚改嫁,女兒誓死不從。劉獻廷聽說后非常同情,當時家產只剩下一間藥鋪了,劉獻廷立刻賣掉藥鋪換來銀子,找到鄰居女兒未婚夫送給他,使鄰居女兒成婚。劉獻廷家境因此更加貧困。
上一篇:《因義而用財,豈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謂大道也》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書是良田,傳世莫嫌無厚產;仁為安宅,居家何必構高堂》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