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徽商不蹲家,經營走四方。
【譯注】
輯自徽州民謠。
【感悟】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在當年的徽州,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園”的說法,因為山地偏多,耕地偏少,鄉民們因生活的壓力而背井離鄉,出外做生意。正是在這種地少人多、農耕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才迫使徽州人轉變觀念,開始走出去。人們以“徽駱駝”和“績溪牛”來形容徽商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以駱駝和牛來形容這些走出家鄉四處經商的艱辛的創業者,而這種精神正是徽商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事鏈接】
歙縣程世鐸6歲時父親就外出經商,很長時間音信全無。程世鐸22歲結婚后,決定親自出去尋找父親。他先是在云南、貴州和巴蜀一帶遍尋蹤跡,可是幾年下來一無所獲。后來聽人說父親去了云南東川,程世鐸于是風塵仆仆趕赴東川;到了東川,又聽說父親到別的地方去了,于是追蹤到云南尋甸,還是沒有找到;最后來到云南烏蒙才得到父親的消息,找到了父親。然而父子相見時,兩不相識,雙方互報籍貫、姓名和出生日期,才最終確定身份。父子倆扶持而歸之日,距離父親離鄉已經21年了,而程世鐸年已27歲。
【延伸閱讀】
在徽州,流傳著一個關于“記歲珠”的故事。
一對夫妻新婚3個月后,丈夫便背井離鄉出外經營生意去了。妻子守在家里以刺繡養家糊口。每到年底就把積攢下來的零錢換成一顆珠子,取名“記歲珠”,用來記錄丈夫離開以后的歲月。
春去秋來,花落花開,妻子年復一年地刺繡換珠,而丈夫一直音信全無。
妻子沒有等到丈夫回家,就因病離開了人世。
等到丈夫還鄉的時候,妻子已經去世3年有余。丈夫打點遺物,發現“記歲珠”有20顆之多。
上一篇:《緣阿堵而我爵,非初心也》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丈夫貴立功名垂竹帛耳,豈必科目顯哉?》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