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出自哪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什么意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原文出處,《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賞析。
【出處】 魏·曹操 《短歌行》
【鑒賞】 吐哺: 把嚼在嘴里的食物吐出來。《史記·魯世家》: “周公誡伯禽曰: 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這幾句詩語譯是: 就像那山一樣,從不嫌高度過高; 就像那海一樣從不厭深度太深; 我就像周公一樣,隨時準備款待賢人,以使天下人心歸向于我。“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是比喻作者求才若渴的心情
【原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上一篇:《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