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什么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原文出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賞析。
【出處】 宋·王安石 《登飛來峰》
【鑒賞】 飛來山: 即飛來峰,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寺前。尋: 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緣: 因為。原詩意思是: 高高的飛來山上聳立著千丈高塔,聽人說地面晨雞初鳴時,在塔上便可看到紅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擔心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那是因為身在凌空的最高層。全詩表現了王安石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王安石提倡變法,導致激烈的新舊黨爭。王安石似乎在藉此詩說明: 只要宋神宗信任他,就不必害怕反對者阻撓他實行新法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兩句詩指: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現在又用來比喻: 掌握住了正確的觀點和思想方法,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會被一時的假象所迷惑。
【原詩】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上一篇:《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